福建:鲜花千亩新景色 美丽产业富乡村
2010年以来,林坊乡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建立利益导向,大力引导农户种植鲜切花,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短短三年时间,一个占地1000余亩,拥有花卉大棚1500多个的现代化花卉生产基地已然形成,林塘、陂桥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元。
示范带动 让群众参与进来
从小就喜欢摆弄花草的林伟是林坊乡最早种植鲜切花的领跑者。2009年,原本想要种植药材到云南昆明寻找项目的林伟,被当地农民大规模种植鲜切花的景象深深震撼。他了解到花卉市场的良好前景后,胸有成竹回到了家乡,承包了100亩地开始了创业。“品种主要是月季、玫瑰和非洲菊等一般品种,但每亩还是赚了8000多元。”林伟回忆说。 2010年,林坊乡又引进三明客商与当地村民合作开发鲜切花生产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企合作、农企双赢”模式经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种苗,统一收购销售,以此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鲜切花产业。
看到林伟种花赚到了钱,又有企业带动,其他农户很快跟进,并快速发展,规划面积从最初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亩,200多户花农。
政策扶持 让基地发展起来
在鑫连鑫花卉专业合业社的独生子女户林屋莲的花卉大棚里,一朵朵玫瑰、非洲菊争相斗艳。“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就没有我现在的种植规模。”林屋连介绍说,“我今年种植了50多亩鲜切花,收入可以达到50多万元。”
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引导鲜切花产业健康成长,连城县依托林坊乡规划建设1000亩的鲜切花产业基地,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利好政策:花卉基地道路、灌排设施政府出资金建设,花农免费使用;每亩大棚补助高达10000元;作为“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示范基地,对于二女户、独生子女户种植鲜切花,每亩大棚再补助3000元,每亩田租补助100元,还为6户计生户争取贴息贷款30万元。这些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了花农前期大棚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像助跑器和指路灯,推动和引领着花农放手发展。
针对花农种植技术落后的问题,该县农技部门还积极邀请省市林业部门、花卉协会、农林大学的专家学者为花农免费授课,为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诊病把脉。同时,帮助花农在进一步改良现有花卉品种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种植出口日韩、效益较好的神马白菊和黄菊等品种,进一步提高鲜切花的产量和品质。
抱团发展 让农民富裕起来
随着种植农户的增多,农户间的相互竞争,使得花价不统一,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压价的现象,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又适时引导花农们成立专业合作社。2010年4月,以林伟为理事长的“长盛花卉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商品验收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发布参考价格。合作社对产前、产中、产后实施全程跟踪管理。产前的农资、种苗因为实现了集中采购,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质量;产中由专家专门对农户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以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产后的销售由几个理事和监事主要负责,通过大户集体营销。
合作社成立以来,还积极吸引当地农民到花卉基地打工就业,成为“农业工人”。林塘村独女户谢小云,过去靠种植家里的几亩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去年起,她把田租给了合作社,自己到合作社打工,除了获得每亩一定数额的田租外,每个月的工资还有1500多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全乡共成立了心语、鑫连鑫等6家专业合作社,210多户花农大部分加入了合作社组织,抱团发展的合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效益,林坊乡的鲜切花不但供应国内各省市,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地,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最“美丽”的增收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