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培育出我国首批高山杜鹃新品种 为杜鹃花产业发展助力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利用云南特色杜鹃花资源,培育出我国首批高山杜鹃新品种,填补了我国高山杜鹃花育苗空白,为杜鹃花产业发展助力。据了解,该项研究成果拟获2011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进步类一等奖。2012年春节期间,高山杜鹃已成为花卉市场新宠,进入年宵花市场。据统计,云南各类高山杜鹃总储备量达1000余万株,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业内人士称,两三年后高山杜鹃作为年宵花,其年上市量预计可超过10万盆,在国内外市场全面铺开。
两大瓶颈阻碍杜鹃花产业化发展
杜鹃花位列“云南八大名花”第二,但它却并没有像山茶花那样飘香千家万户。一方面,国内杜鹃花商品生产中绝大多数品种源自国外,受制于国外育种公司,且引进成本高;另一方面,缺乏商品化生产技术,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这两个因素,制约了云南杜鹃花产业的发展。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长芹说:“云南省有杜鹃种类260余种,占中国杜鹃花种类的六成、世界的近三成,但丰富的高山杜鹃种质资源优势一直没有变成产业优势。”
云南鲜花飘香世界,但多是鲜切花,而且很多品种云南都不具有知识产权,需要支付知识产权费。比起鲜切花,特色木本花卉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云南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另外,作为木本花卉的杜鹃花,不仅可以作为盆景来销售,还可以作为鲜切花用,作为插花用。
为此,张长芹和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合作,希望解决制约杜鹃花产业化的两个瓶颈问题。
首创漂浮育苗法可像种庄稼一样种杜鹃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在云南16州市进行杜鹃花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对杜鹃花适应性、生态习性、抗旱性、花期以及引种驯化方法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用实生苗移植和营养繁殖方法开展了云南杜鹃花异地驯化,发现有性繁殖是杜鹃花异地驯化最有效的方法;成功驯化栽培杜鹃花属种质资源246种(变种、品种),建立了杜鹃花活体保存基地“昆明羽西杜鹃园”。
通过露珠杜鹃和马缨花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杜鹃花新品种“红晕”,该品种表现出了优良的园艺学性状和较强的耐旱适应性;通过多种源混合播种利用实生苗选育技术,从羊踯躅实生群体中选育出花色罕见的杜鹃花新品种“金踯躅”;利用芽变稳定技术培育出了“喜临门”、“紫艳”、“娇艳”、“雪美人”4个杜鹃花新品种。这几个培育的新品种,是我国首批高山杜鹃新品种,填补了中国高山杜鹃花育种空白。
同时,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首创漂浮育苗法,实现了种苗的高效繁育,突破了杜鹃花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了大田种植。该公司董事长李奋勇说:“我们大理的种植基地有600多亩,像种庄稼一样地栽培杜鹃花,花开时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