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木之乡——江都
近日,记者从第五届“花卉节”上了解到,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江都盘点花木产业,绩效显着:全市花木面积从1999年的3.2万亩逐年递增至15万亩,年销售额达6.6亿,花木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江都花木为何能交上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让我们一睹江都“点草成宝”的得意之作。
花木:买得俏、是个宝,卖不出、一堆草
较之传统农产品,花木有一个重要特征:“买得俏、是个宝,卖不出、一堆草”,而花木的市场需求变化多,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品种的确定历来被业内视为难题。
江都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坚决保留或创造条件发展;反之,即使具有一定基础的也坚决下马。
蜀桧、龙柏是江都花木的传统品种,但因售价不如流行品种,曾被质疑是否需要替换。江都认为:蜀桧、龙柏成活率高、生长旺盛、观赏价值高,而节约化理念的树立,势必使城市绿化普遍注重控制名贵树种的使用。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正确的。今年,该市2.5万亩蜀桧、龙柏供不应求。
利在当代、泽被后人的沿海防护林工程,需要大量耐水渍的树种。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邀江苏省林科院攻关,开发生产出的金丝垂柳、落羽杉等树种,造型美观、耐水渍,且对坡面、立面有较好的覆盖和装饰作用,可有效地丰富绿地色彩和景观,备受青睐。而因增加了科技含量,苗木附加值得以提高,亩均年收益达6000元。
见经济效益好,江都有些花农曾热衷于发展草皮种植。该市反复宣传,草皮用水太多,管理太费,对大多数地区来说,投入少、易管理的花灌木应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首选,引导花农调整产品结构。目前,草皮在江都已成为零星种植的品种。
让科技成为“点草成宝”的魔杖
花木界有句名言:没有落后的品种,只有落后的技术。而在江都看来,技术创新不仅是花木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催化剂,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实行立体种植,可实现长效、中效、短效花木生产的有机结合,既可丰富花木品种、保持生物物种的连续性,又可实现花木产品的均衡上市,还有利于提高花木繁育指数,实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为此,江都积极推广这项技术。目前,全市立体种植面积达5万亩。
许多城市绿化项目囿于建设时间紧,需反季节栽植,这凸现了夏秋植树成活率问题。为此,江都广泛推广可使夏秋植树成活率提高30%~40%的容器栽培技术,受到建设和施工单位普遍好评。
标准化花木不仅有利于生产时降本增效,且适应城市、交通绿化项目一次性需求量大的特点,移植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为此,江都在国内率先制定申报了1个省级、3个市级和195个县级花木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标准。统计显示,仅《龙柏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可使龙柏增效2000元/亩,提高成活率20%。
江都还多方设法,将一些没有市场前景、面临淘汰的树种作砧木,嫁接适销的优良品种。如,中国马褂木嫁接美国马褂木,乐昌含笑嫁接台湾含笑,嫁接出的树种兼有前者生长期快和后者耐寒的特点,既拓展了产品的市场适应面,盘活了过剩的苗木资源,减少了农民损失,还缩短了培育优良树种的时间。
促使生产要素科学重组,江都花木业一步步从重“外延扩张”到重“内涵强化”。目前,全市50亩以上的专业户种植面积约占全市花木生产面积的15%,而年销售产值占全市总销售产值的60%。与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的深层次合作,使花木年均亩收入从2002年的4000元达到去年的5000多元。
下一篇:清明节将至 祭祀素雅花卉开始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