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学的内容
东亚植物分类学?
《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是作者马金双于2011年8月1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类读物。全书详细介绍了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及其周边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为东亚首部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专著,是从事东亚及其周边地区高等植物分类的必备工具书,同时也是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
植物分类学就业前景?
前景良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一个典型的由”冷”变”热”的专业。能在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中,结合社会进步的脚步,结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未来趋势,选择植物分类学专业,说明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思想家。
植物形态,解剖分类学?
植物比较解剖学
从系统演化的观点,比较各类群植物结构的异同的学科。这些结构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学的依据。早期H.A.德巴里的著作,首先讨论了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然后说明了这些不同形状的组织排列。后来的中柱学说,对这些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概括。1908年德国H.索莱雷德发表的《被子植物系统解剖学》,以及1917年,美国E.C.杰弗里发表的《木本植物的解剖学》,都相继提出了一个比一个更日趋完善的比较系统。1950年,英国C.R.梅特卡夫与L.乔克合著的《被子植物解剖学(上、下册)》对近代研究一直有影响。近年来,人们除了仍对维管组织,特别是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给予关注外,还由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而对叶子的结构(如叶脉、角质膜、气孔及表皮毛等),给予了较大的注意。
植物发育解剖学
从植物个体发育的观点,说明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一般从胚胎各部分的起源与发育开始,阐明植物体中分生组织的本质,各种组织的起源,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的各种结构变化以及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上可将此分支的研究分为组织分化与器官形成两个方面。前者包括顶端分生组织及其分化的表皮层、基本组织(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维管组织(韧皮部、木质部和维管形成层)以及分泌结构,传递细胞与周皮发生等。后者着重在根端分生组织的分化、侧根的形成、根的次生生长和不定根的发生;茎端的分化,叶和芽的发生,茎的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叶原基的发生和组织分化,以及幼叶的发育与变异等。美国K.埃绍在韧皮部的解剖学方面,工作成绩显著,相继发表了《植物解剖学》(1950、1965)、《种子植物解剖学》(1960,1977)和《韧皮部》(1969)等专著,对植物发育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植物生理解剖学
从植物生理功能的角度,探讨植物各种组织结构的学科。19世纪后期,德国G.哈贝兰特的《植物生理解剖学》一书,将植物组织依据功能划分成12个生理解剖系统:分生组织(系统)、皮系统(保护系统)、机械系统、吸收系统、光合系统、维管(或输导)系统、贮藏系统、通气系统、分泌和排泄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和刺激传导系统,从而奠定了植物生理解剖学的基础。但它没有考虑组织的组成和发生来源,认为只要功能相同,也可以不连续地分散在植物体的各部分,因而难于反映出植物的整体性。近代植物生理解剖学重点讨论了光合作用与光合组织(具有叶绿体的细胞)、各种激素对细胞和组织结构分化的影响、组织结构与吸收和输导的关系、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成花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等。
植物病理解剖学
研究植物细胞与组织的抗病机理及其结构变化的学科。20世纪初德国E.屈斯特尔在《植物病理解剖学》一书中,论述了彩斑现象、黄化及其相关现象、水肿组织、愈伤组织和再生与虫瘿等,也对组织发生、机械组织的发生、病理与生态的关系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描述,还确定了细胞增生、细胞减生、细胞肿大和膨肿等一些植物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这些名词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研究技术不断更新和与植物抗病育种相结合的情况下,植物病理解剖学进一步揭示了种子植物在防病的结构变化中,或是增厚角质膜,或是延迟气孔的开放,抵抗或避免病菌的侵入,以及被侵染后的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能主动迅速死亡并产生毒素,从而阻止病菌的蔓延等。
植物生态解剖学
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旱生、水生、腐生等),植物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的学科。20世纪初,植物生态解剖学主要是对旱生、中生和水生植物的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尤其着重于旱生植物的适应结构。如旱生植物的叶子,有的非常退化,成为鳞片状或小刺。有的角质膜往往非常增厚,或者具有浓密的表皮毛。叶子表皮层上的气孔也有各种饰变,以减少蒸腾作用。有的禾草类植物叶子的表皮层中,具有泡状细胞,遇到干旱时,可使叶子卷曲,以减少水分的丧失。还有的植物,其叶子可有不同程度的肉质化或变态。因而叶子的变异,一直是植物生态解剖学的研究要点。近年来,植物遭受有毒气体与重金属离子毒害的组织变化,与耐毒气和河湖污染的适应等方面研究,也日渐增多,已成为植物生态解剖学中的重要部分。
木材解剖学
又称次生木质部解剖学。1858年C.W.von内格利在描述维管组织系统时,首先提出了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概念。德国C.萨尼奥提出了“管胞”这一名词,他对木材组织进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木材解剖学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木材解剖学已成为相当发达的一个植物解剖学的分支。1931年成立了《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AWA)》以后,木材解剖学成为植物解剖学中最直接联系生产的一个分支学科。木材解剖学的研究,大致趋向木材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的理论研究,以及用作木材鉴定和利用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20年代以来,美国I.W.贝利等,对种子植物的木质部演化,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形成了木材解剖学中的“贝利学派”,这一学派一直影响到了现在。另一方面,美国S.J.雷科德从木材鉴别的角度,对次生木质部作了比较观察,大大推动了国际范围对木材应用的研究。
植物分类学族的意义?
对“植物分类学”的意义与我国中国科学院解读的“植物分类学”的意义,已经发生巨大不同。
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植物分类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公元前200-前25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本草,也是第一部较有系统记载植物的书。据唐代贾公彦《周礼疏》记述,此书为周代末年子仪所作,有的内容经过后人添改。该书记载了植物254种,但不涉及植物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按植物内含物、药物性能,归类成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大类,类下分为365种,这为人类开发利用植物提供了重要资料,这种实用的分类一直沿用了1000多年。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是《唐本草》之前的一部重要本草著作,记载植物约730种,它与《神农本草经》不同之处在于把植物首先分为草、木、果、米谷、菜等类,然后在每类下再排上中下三品,还有各种植物产地,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植物分类学SCI期刊有哪些?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IPB,《植物学报》英文版) 1.395 Acta Phytotaxon Sin(植物分类学报) 0.333
兰科植物花粉团分类学特征?
花粉大多为四合体,仅少数原始类群中为单粒。无萌发孔,具一薄壁区,1槽或2小槽,或具3~4个略呈圆孔状的萌发孔。
地史中无关于兰科花粉的记载,但大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始新世(意大利北部),称Protor-chis,接近于今日的红门兰属。经济意义:中国产的兰属、万带兰属、石斛属、蝶兰属、兜兰属等为重要花卉;天麻、白芨、石斛等至今仍供药用。此外,香果兰属中有少数种类可提取香精,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什么要开展植物分类学研究?
开展植物分类学研究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只有认识不同植物的特点,才能分析他们存在生长的条件,他将促进我们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植物种子分类学学习方法?
植物种子基本知识丶特征特性丶分类依据丶分类方法的学习。
语言分类学?
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typology)。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类型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区别 学者们比较语言特征往往抱有不同的目的。第1种是追溯历史渊源,其方法是比较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最古老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第2种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如把汉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萨摩亚语都归入孤立型语言(虽然二者并无亲属关系)。第3种是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其方法是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这样做,同样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由于目的不同,第1种比较工作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事情,第2、第3种才是类型语言学家的事情。
上一篇:野生七叶一枝花图片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