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成为合肥一道亮丽风景
安徽合肥自秦置县,己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1949年,合肥城市面积仅有5.2平方公里,5万余人口,城垣残破,缺林少绿,全市只有林地647公顷,城区仅有零星树木1.3万株,园林几乎是空白。
随着对旧城进行改造,城市格局的确定,树木林立、鸟语花香,环城林带、环城公园出现在合肥。此后,“翡翠项链”公园系统、“三翼伸展、田园楔入”城市轴心形态等公园城市规划理念提出,城市空间不断绿化、美化,居民在城市畅享绿色空间,户外游憩需求得到满足。
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推动下,合肥合理布局绿化空间,着力构建全域公园,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到2025年,合肥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90%以上,城市公园达500个。
以大园林理念规划建设城市
自皖北、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顺应城市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积极响应“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伟大号召,将城市作为大规模绿化的空间,开展植树绿化。
此后,合肥清理原城墙基疏松城土,在中央开辟道路,形成环城马路,道路两侧广植刺槐、白杨等多种树木,营造长8.7公里的环城林带。
改革开放初期,时任省委书记万里邀请全国多位知名规划专家云集合肥。其中,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认为,合肥环城林带和相连的几个公园绿地是城市“一条项链上的几颗翡翠”。
于是,环城公园作为老城区轴心上的环带,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我国首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此后,环城公园作为以环串块的“翡翠项链”公园系统,通过建设实施,让敞开式的公园特色融于新老城区之间,达到了美化城市、保护环境和满足市民更多户外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
从此这个公园系统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三翼伸展、田园楔入”的“风扇型”城市轴心形态,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经典之作、载入绿地系统史册,享誉国内外。
这种“风扇型”城市空间规划结构,还利于夏季将东南方向巢湖水面的湿润空气沿着南淝河林带引入市区,不仅减轻了市区的热岛效应,构成清新、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城市景观的装饰性、游憩性和便捷性,利于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种植的设计。
合肥正是由于结合旧城改造,采用这种“环状+楔形”的城市绿化格局,以大园林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将城市看作大园林,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城相融、城园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1992年底成为原建设部认定的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1994年合肥又被原林业部批准为南方森林城市试点市,1999年初被命名为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与当时的城市园林绿化紧密相关。
注重巢湖治理打造城市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城市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2018年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理念提出后,从成都走向全国,公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公园城市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如今,合肥已拥有成为近千万人口,辖四区、四县和一个县级市,面积达11445平方公里,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科技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从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的角度来看,合肥更是一扇明净的窗口,成为拥抱巢湖的大湖名城。
2021年秋天,一片位于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十五里河入湖口的红杉林迎来最美时刻,10万多棵杉树层林尽染、色彩浓烈,与宽广的水面、轻盈的候鸟相互映衬,呈现出油画般的秋景,美不胜收,在当时火爆朋友圈。
这片千亩红杉林于2019年完成一期种植,以池杉和落羽杉为主,后期又经过几次补植,截至2021年12月,种植红杉林树苗及色叶花卉约12万株,成为各种鸟类理想的栖息地,也成为环巢湖生态旅游的标杆。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调研督导巢湖综合治理、环巢湖湿地群保护修复时强调,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巢湖作为合肥名片,按照治湖先治岸、治污先治源的思路,标本兼治,统筹保护与发展。特别是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提出后,合肥正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优美景观形态,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
小公园与城市空间相融共生
70多年来,合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大湖之城,完全符合、充分体现了公园城市理念。
合肥生态面貌日益丰富不仅体现在巢湖之畔,在城区亦是如此。
在合肥高新区彩虹路与天堂寨路交叉口,垂丝海棠、北美海棠、西府海棠等500余株海棠迎春绽放,引得市民争相拍照留影。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经过改造成为街头游园,不仅种植了赏心悦目的花草,还建设了大广场满足市民休闲游玩需要。
在长江中路四牌楼南侧的小公园,各种乔灌木错落有致,平整的休闲步道穿梭其中,特色坐凳、景观灯等设备齐全,园内还精心设计了多彩时光亭、复古留声机,在老城区打造这样一个元素丰富的街心小公园亦受到市民欢迎。
如今,身边的小公园越来越多,推窗见景、出门入园在合肥已成为现实。这些“小而美”公园颜值与功能兼具,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与城市空间相融共生,为城市添绿增彩,也增强了市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前不久,《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始公示草案,明确合肥发展中心南移,骆岗公园将成为未来15年举全市之力发展的中心,形成一核、四心、九大副中心、十八大片区中心,同时传承经典的环城公园建设模式,在城区内依托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河流,串联重要节点,打造城市新“翡翠项链”,成为未来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对城市“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与整合,合肥正向着一个处处有公园、美景在身边的公园城市目标不断迈进。(尤传楷)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福建公安机关推深做实“林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