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通报会。近年来,昆明市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昆明市自然生态系统相对丰富,有9个植被类型,20个植被亚型,56个群系,118个群丛,分别占云南植被类型的75%,占云南植被亚型的59%,占云南群系的33%,占云南群丛的56%。昆明市生物多样性状况总体为“物种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较多,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
近年来,昆明市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在自然保护区累计建立、布设边界和功能分区界桩(碑)1577个。全市6个自然保护区累计建立管护站(点)10个,护林(巡护)人员队伍72人。3个市属自然保护区均已初步实现重点区域和点位全天候适时电子监测网络覆盖。建立院士工作站,有效提升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站点、退耕还湿等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自然保护区管理需求和效能。
依托云南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和观测研究站开展植被及植物监测、水文水质监测、鱼类监测和气象监测,形成监测报告。2021年5月,昆明市发布《昆明市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目录》,目前共有71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依托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的工作职能成立昆明市鸟类环志站,负责越冬红嘴鸥环志调查。组织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的试点验收并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完成阳宗海、盘龙区松华坝、寻甸清水海、晋宁柴河水库、禄劝云龙水库等监测(站)点建设。
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由昆明市牵头持续开展滇池土著鱼、极小种群物种培育增殖。富民枳这种原本濒危的植物,通过人工栽培已在富民基地成活6390株,实现该物种的原生地野外回归,有望实现原生地自然繁殖,从而彻底摆脱濒危状态。
滇池环湖湿地的建设,为滇池构建了一道生态屏障。滇池湖滨生态系统初步恢复,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在滇池已消失多年的一些鸟类、鱼类又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持续开展了鲢鳙鱼、滇池高背鲫鱼苗、滇池金线鲃等鱼苗鱼种放流工作。
昆明市还制订出台了相关文件。截至2021年3月底,昆明市共启动办理2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创新实施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推广,健全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探索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下一步,昆明市将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抓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筹备,推进相关生物多样性展览展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及森林乡村,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按照国家和云南省要求,组织做好2021年“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相关工作,组织做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相关工作。(李珂)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