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发展的宣城实践

2023-06-06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98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眼中的安徽宣城风貌。如今,这座皖东南门户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更是大地葱茏。全市林地面积1100.4万亩,森林覆盖率59.46%,2022年林业产值达776亿元,生态、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这其中国有林场功不可没。

宣城市现有13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53.3万多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48万立方米。为激发国有林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该市鼓励各场发挥特色和优势,开展林业科技创新、对外合作经营,探索高质量发展之道。几年来,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智慧管理、林下复合经济发展、林业种苗科技带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成为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4月中旬,笔者走进山清水秀、翠色浓绿相融的国有林场,深切感受林场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

“空天地人”一体化

智慧林场显神威

走进宣州区宛陵林场信息指挥中心,墙上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林场各重要地段林貌画面。屏幕前的长条桌上摆放着4台电脑,操作人员熟练切换所需画面。

“这是我们智慧林场场部指挥后台。”宛陵林场副场长杨卫平指着大屏幕介绍,“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对全场林区主要路口、坟地、火灾易发地段等重要路段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宛陵林场是宣城市智慧林场建设的一个缩影。

宛陵林场是安徽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17.36万亩,森林覆盖率90.01%;下辖5个分场,与两个县(区)的20个乡镇办事处、40个行政村毗连,管理难度较大。

2018年5月,该场在林场、管护站、护林员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基础上,启动麻姑山分场智慧林场试点建设。以“互联网+林长制”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以“空天地人”一体化感知应对体系建设为内容,实行传统林区管理的数字化改造。利用卫星、无人机、重点卡口智能化监控设备对林区进行全天候的远程监控,运用护林员携带的移动设备对森林火情、病虫害、盗砍盗伐、林地侵占等事件进行拍照、摄像、录音、定位,并开展点状数据采集上报;配套林场场部建设综合业务应用软件系统及防火预警、视频监控大屏,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调度管理。

智慧林场的建立,做到了空中有卫星、天上有无人机、卡口有监控、林地有护林员。通过林区数字化管理升级,实现了管理数字化、可视化、科学化,林区生态安全保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站管护面积近万亩,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护一次。”在麻姑山分场三座窑管护站,53岁的护林员储永刚正持手机在林间巡护,他打开手机上的林掌App登录进入,点击巡查,自己所在的位置、巡护轨迹,一目了然。“巡护中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乱砍林木现象,我会用手机App进行拍照、摄像、语音上报,将情况上报到分场后台。”

目前,宛陵林场已完成5个分场智慧林场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建设卡口视频枪机42个、智能球机16个、热成像云台摄像机3个,配备无人机6架、手持终端91部;完成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防火监测系统、视频监控、护林员信息化管理、政务系统等应用软件系统建设。

“我们将启动大数据库体系建设,推动智慧林业建设向纵深发展。”杨卫平对智慧林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数字赋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森林资源保护向信息化管理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宣城市一半以上国有林场进行了智慧林场升级改造,数字化转型升级方兴未艾,大数据和AI智能技术在林区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场外合作

结对发展持久高效

在宁国市胡乐国有林场场部附近,6个塑料大棚一字排开,里面培育着中药材黄精。“这是林场与附近一家专业合作社合作的黄精种苗基地,6个大棚共10亩,预计下半年出苗,亩产约10万株。”场长彭军边走边介绍。

利用林场的林下空间资源和技术优势,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发展,是胡乐林场盘活山场资源、促进林场活力发展的一次尝试。

胡乐林场位于宁国市西南部,全场有林地面积3.7万多亩。其中四成以上的杉木林地土壤肥厚,适合中药材生长,且杉木林下过去普遍生长着野生黄精,因无序采挖,野生资源几近枯竭。

2018年,林场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林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牵头成立了宁国市皖南林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实施林下黄精种植项目。林场出让林下空间,帮助解决技术等问题;合作社投资种植,开展日常管护经营;经营收益林场与合作社按4∶6比例进行分成。目前,已在林场塘坞坑、麻田等山场种植黄精3800多亩,并建有黄精种苗培育基地等。

“林场与合作社种植黄精,既盘活了林场资源增加收入,又对林地起到修复作用,还示范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黄精。”彭军说,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黄精种植不仅辐射到胡乐镇所有村组,周边部分乡镇村组的群众也热情高涨,在林下、房前屋后种植。群众还制定了保护公约,每年10月份之前禁止采挖各类药材,对野生种群自然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达到一次性投入、永续利用的目的。

国有场利用技术、项目、资源等优势,寻求场外合作发展,多重效益、多方受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宣城位于皖苏浙三省交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该市结合林业东向发展战略,在全省首次向长三角城市迈出国有林场“走出去”步伐。“通过加速国有林场与沪苏浙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全力推动结对合作向‘东’看,技术合作向‘高’看,发展合作向‘外’看。”宣城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周永康说,目前,全市已有13家国有林场与沪苏浙国有林场结对,12家国有林场与林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11家国有林场与社会经营主体开展产业合作,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

良种培育

筑牢生态发展根基

在绩溪县镇头国有林场平坑管护站一片山场上,一株株1米多高的光皮桦树,每条大枝被绳子往下拉住,树冠平铺,主干遒劲。

“这是第一代光皮桦种子园,用绳子拉枝,是不让树长高,便于采种。”场长程国源解释说,“在这前面不远处,我们又建了第二代种子园。”

建立于1957年的镇头国有林场,一直重视良种培育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林场就启动了良种引进和培育工作。进入21世纪后,该场加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先后实施国家光皮桦、香榧、木荷等良种基地建设,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现基地已建成以光皮桦为主,木荷、香榧、材用榧树为辅的集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基因收集、示范推广于一体的良种基地,形成了立足皖南、辐射全省的国家重点良种生产基地,种质资源的保存基地和科技成果推广的示范基地。基地总规模达2000多亩,其中国家光皮桦良种基地收集本地无性系86种、引进67种。

良种基地的建设,不仅取得了预期理想效果,而且提升了林场整体科技水平。全场现有在职职工中,35%以上为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取得了7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生产选育的4个光皮桦、香榧品种被审定或认定为良种。目前,光皮桦种子园采种率达90%以上,每年采种50公斤左右,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贵州等地。香榧基地的建设有效增强了林场发展后劲,并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200个就业机会,每月增加群众劳务收入约1500元。

“我们将继续开展光皮桦良种选育和苗木培育推广;对香榧基地进行园艺化管理,并通过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相结合技术,实现定植4年后即结果,7年后进入盛果期,为乡村振兴贡献林场的智慧和力量。”程国源说。(龙琳 吴平)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湖北神农架野生鸟类增至463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