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高质量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
安徽省滁州市作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林长+”部门协作、“亩均论英雄”+两上+负面清单考核等机制创新成果不断推出,全市林业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林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2022年,滁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激励。
在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中,滁州市压紧压实林长职责,完善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协同推进机制,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奋力打造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滁州样板”。
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打开手机里的“林掌”App,点击“开始巡护”,滁州市西涧街道关山村村级林长李子武便开始了他每日例行的巡山工作。
在滁州,像李子武一样的林长共有3099名。滁州市把全市划分为森林防火、防偷盗、防病虫,打击涉林犯罪“三防一打”责任网格1505个,林长均有责任区,14个重点功能区均有县级以上林长联系。
为提升林长履职效能,滁州市抓严林长会议、林长巡林、林长责任区制度“三项制度”,抓实市级林长联系林业产业基地、联系林业经营主体、联系基层林长“三个联系”,抓好省林长制综合平台“一个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林长制工作述职,在全国率先探索设立林长制公益监督员,同时设立林长公示牌和林长制举报电话。
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林长,这是滁州市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中形成的共识。2022年,全市各级林长巡林率达100%,巡林3.2万次、5.3万公里。市级林长巡林45次,市县级林长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35个。
植绿护绿共建生态
滁州市凤凰山矿山修复工程2018年被列为市林长制改革示范点,也是凤阳县县级总林长朱林的联系点。
为保障凤凰山生态修复顺利实施,朱林和5名县级副总林长、18个县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组。目前,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150亩,栽植青桐、乌桕、三角枫等乡土树种25万余株。
发挥林长制“指挥棒”作用,滁州市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绿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湿地保护修复市场化新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
2022年,滁州市营造林34.2万亩,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31平方米,居全省首位。定远县官东村创新“村企社户”绿化合作模式,入选2022年长三角地区林长制改革十大案例。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市级创新点,加入长江湿地保护网络。
滁州市通过林长制改革,管林护林乃至整个生态建设由林业部门唱“独角戏”变成各部门“大合唱”。市委组织部牵头为林业部门增机构、加编制、配干部,增设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科、行政执法科等,落实林业执法编制10个。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开展林业执法专项督查,将林区“雪亮工程”纳入“平安建设”。市委宣传部印发《滁州市林长制改革宣传工作方案》。
区域也联动起来。滁州市与南京市林业部门签订《长三角一体化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在森林防火、湿地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联席会议也明确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特色产业发展等合作。
扩大林业综合效益
护绿、增绿、管绿的同时,更要用绿、活绿,滁州市打出组合拳,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创新国储林融资。市、县两级注资30多亿元,组建各类林业投融资平台11个,将136万亩国有林资源注入。安徽省首个金融机构支持国储林建设项目落地滁州,累计获授信24.54亿元,建成国储林4.37万亩,完成投资3.5亿元。
创新产业林发展。全市持续推进薄壳山核桃、麻栎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2783个,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1家。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2个。
创新集体林经营。开展林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印发《滁州市深化林长制改革提升乡村林业治理能力工作方案》,精选1个镇和11个村,加快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
创新林业碳汇金融,在全省首发林业碳票,金融机构发放“碳票生态贷”100万元。《滁州市积极探索林业碳汇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入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二十佳案例。(记者 刘倩玮 通讯员 鲍安平 孙伟娜)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