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位于四川乐山中心城区的嘉州绿心公园,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园内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四季景异,成为人们休闲、跑步、骑游、观光的“生态家园”。
一条河流,水清岸美。经过近年来的精心治理,峨眉河流域水质从地表水Ⅴ类改善到Ⅱ类,沿线呈现百花齐放、草长莺飞、鱼翔浅底的美丽画面,沿河“美食+美景”新业态兴盛,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一座公园、一条河流,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近年来,乐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为“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乐山市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区域划入生态保护区,划定规模2210.33平方公里,占市域国土空间总面积的17.38%。划定“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分区管控的空间格局和准入体系进一步优化。
抓好自然保护地巡护管理。进一步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空间和布局,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地质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18个。扎实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建立关联自然保护地的联巡联保制度,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
持续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扎实开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清风行动”“七大行动”“绿剑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挂牌建成夹江甘江、市中区绿心2个野生动物救助点,今年以来共救助、收容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头、条)。持续抓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放归工作,乐山市朱鹮数量已突破300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已回归野外2300余株。
科学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充分发挥林长制利剑作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两大工程”建设成果,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林种结构,近五年来完成营造林219.7万余亩,义务植树1827.9万株,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1.03%,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岷江流域水质管控和小流域攻坚两大行动,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减排、压煤、抑尘、控秸、治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初步建成乐山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五通桥循环产业基地、峨眉山水泥产业协同利用处置基地、犍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基地“四大基地”,有效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坚定实施晶硅光伏产业“头号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市内晶硅光伏企业生产工艺及单位能耗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形成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且全部使用水电,真正实现了以“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全市已形成24万吨硅料、45GW拉棒切方、16GW切片产能,高纯晶硅产能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深入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坚决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增长,持续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大力推进试点示范创建。2021年以来,先后完成249户工业企业实能监察任务,按计划进度退出砖瓦落后产能12.6亿匹,淘汰陶瓷落后产能20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户、绿色设计产品2个、省级绿色工厂10户、节水型企业13户、节能降碳示范项目2个。2021年、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2%、3.3%,累计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的40.7%。
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峨眉山市聚焦“生态+文旅康养”,大力发展观光、康养、赛会等文旅产业,今年以来,峨眉山景区游客接待量已突破400万人次,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聚焦“生态+清净工业”,携手竹叶青、农夫山泉、保乐力加等工业企业,煮好一杯茶、产好一桶水、酿好一瓶酒,点燃绿色发展引擎。
践行“两山”理论促进乡村振兴。沐川县走出了一条以“一根竹、一叶茶、一颗芋、一幕剧”为特色的生态产业转型之路,建成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成为“中国紫茶之乡”,魔芋产品年出口规模居全国全行业第一,以原生态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为枢纽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从“靠山吃山”转变为“育山富民”。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乐山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不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张清)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