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全面推行林长制之“林长+”护绿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淅川时提出,“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为了守好这一库碧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依托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四长”和护林员、技术员、警员、监督员的“四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网,确保渠首林业生态安全。如今,县域内已连续41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覆盖率达到49.7%。
科学构建资源管护体系
“宁可千日无火,不可一日不防”。中秋、国庆假期结束,大石桥乡刘家沟村护林员石俊侠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森林安全一刻都不能大意,‘十一’期间,村里安排17人的巡逻队,每天由一名村干部带队,上山巡护1.8万多亩林地。”
“我们这里一个村就是一个网格,护林员巡山,发现问题就反映给网格员。”毛堂乡乡长、乡林长聂志鹏介绍,毛堂乡是集山区、林区、县城近郊区于一体的重点林业乡镇,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0%。乡内现有乡级林长7人、村级林长24人,监督员23人,警员3人,技术员6人,护林员95人,下辖19个网格。
2022年,淅川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1480人,设置基层网格366个,组建97支护林专业队,加强值班值守。同时,制定县、乡、村三级林长督查考核等相关制度,将督导督查贯穿于林长制实施全过程,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
“我每个月要巡林20多次,护林已经是我的职业了。”石俊侠说,作为公益林护林员,他每个月还能领到800元工资。
据淅川县林业局林长制办公室主任葛玉顶介绍,“自2021年12月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全县林长及护林员有效巡林2.9万余人次,巡林率87%以上,处理各类林区事件30余次。”
“现在护林装备也升级了,有了‘林长通’App,每次巡林就用手机点开始巡林,后台可以清晰地记录每天的巡护时间和距离。”淅川县林业资源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林长通”管理系统已实现全县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全覆盖,通过系统可以直接统计汇总林长巡林、护林员巡林、事件上报与处理。
建成立体网络保护水源
“有了巡逻艇,现在不用担心库周森林资源的管护了”,淅川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队长唐蒙说。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面积60多万亩,库周沿岸线长500多公里,以前常有不法分子开着快艇在库周进行盗伐、滥伐,发现了也只能“干瞪眼”,管护十分困难。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淅川县投资800多万元建立“陆水空”森林资源管护网络。
在“陆地”,淅川县一方面建成集巡林管理、动态监测、监督考核等于一体的“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每山每地精准定位,巡山护林一“屏”了然,提升林长“智治”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起以林政执法队伍和护林员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在全县设置6个林业资源保护中心执法大队,划分区域,从严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矿、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选拔700多名护林员,开通手机GPS定位系统,强化对全县护林员的巡护、在岗在位等情况的督查,动态管理,奖优罚懒。
淅川县积极推行“林长+湿地保护”工作机制,设立湿地林长7人、湿地护林员31人,下设8个基层网格,聚焦“生态、智慧、科研、宣教、和谐”5个湿地建设,守好一库碧水。丹江湿地保护与修复案例荣获全球“生物多样性100+”典型案例。同时购买巡逻艇,全天在库周进行巡逻,及时发现、及时打击,构建丹江口库区“水中”林业管护网络。
针对管护区域面积大、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等问题,淅川县购买无人机和建立电子监控,构建“空中”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无人机装有视频实时传输设备,周围的森林情况都可以清楚掌握。尤其是人难以到达的山沟、山顶,通过无人机也可以轻松巡护到。”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天坤说。
淅川县还在重点林区建立森林火警电子监控系统,在办公室就可实现对重点林区的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森林火警,系统将自动报警、自动定位,为第一时间防火、扑火赢得了时间。
协同发力精准快速办案
为扛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淅川县开创性探索“办案中保护,保护中办案”,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教育一片群众”。
“过去办理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当事人不愿履行生态损害赔偿义务,办案效果并不理想。”县检察院检察官孙鹏分析原因,“一方面,因需要第三方公司出具咨询意见作为赔偿依据,咨询费用每件达2万元,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因与刑事案件同步提起诉讼,当事人即使履行生态损害赔偿义务也不能在刑事上进行从轻处罚,对当事人激励不够。”
针对这一情况,县检察院与县林业局于2021年9月签订《关于加强对破坏森林资源补种及占用林地修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意见的实施方案(试行)》,由赔偿义务人选择补种恢复或缴纳恢复植被所需费用至县林业局设立的生态资源损害赔偿金专用账户。
该模式实行以来,县检察院共办理相关刑事案件11件,合计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50余万元。这笔生态损害赔偿金已使马蹬镇石桥村建立了200余亩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区。
“既能修复受损生态、又能惩治违法犯罪,以案释法,让公众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孙鹏说。
众所周知,生态保护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立体工程,自2022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淅川县在不断探索如何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运转难问题。
“林长制以制为本,建立健全了跨部门协作体系,由林业部门一家‘独唱’变为各部门‘大合唱’。”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表示。
2023年,淅川县开始探索“林长+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治林新模式,构建行政执法、刑事执法与检察监督顺畅高效的制度体系,实现涉林违法案件快侦、快诉、快审、快判,形成打击震慑。
“以前,处理一个案件要半年时间,需要协调不同部门来解决问题,现在专人专办一两个月就可以开庭了。”淅川县法院环资庭庭长陈璞表示。
2023年5月,接到寺湾镇李某擅自毁坏林地建蓄水池的举报后,“四长”联合出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取证、研判,对其进行行政处罚2.1万元,限期进行生态修复,前后仅用1个多月时间,目前,该毁坏林地全部进行了修复。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淅川县以林长制为统领,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建立‘林长+’协作机制,‘四长’联动,司法护航,同向发力、重点出击,共护渠首绿水青山。”谈起林长制护绿工作,梁虎兵信心十足,对未来也充满期待。(徐凡 周桃龙 寇建宗)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赤峰用生态智慧战黄沙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