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林下经济年创产值1万亿元

2024-10-21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4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林下经济是森林食物的重要来源。我国拥有多种森林类型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21年,国家林草局印发《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引导和推动全国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科学利用森林和林地资源,林下经济探索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模式。

目前,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年产值达1万亿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和道地药材,还为公众提供了森林休闲养生新选择,在推动“两山”转化、乡村振兴,推动向森林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

生态美了,产业兴了,百姓富了。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各地林下经济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区域发展亮点不断涌现。

林下种植

全国林下种植经营利用林地1.46亿亩,产值3369.94亿元

贵州林下中药材成优势产业

2023年,贵州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346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759亿元。其中,林下种植567.4万亩,产量182万吨,产值210亿元。通过对全省“十县百村千户”的调研发现,参与林下种植养殖的农户比未参与的农户家庭年均收入高出23.44%,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近年来,贵州省立足资源优势,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毕节市林下天麻产业,就是贵州林下种植的一个缩影。

天麻是毕节市优势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人工种植成功以来,毕节已发展成为贵州天麻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州)、全国林下仿野生天麻重点产区,形成了“大方—七星关—赫章”林下天麻产业带。

毕节市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7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毕节市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毕节市天麻产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天麻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大方天麻标准体系》,概括了天麻种植、管理等155个标准,在重点县(区)制定了县级天麻产业实施方案或攻坚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天麻产业从单一的种植向深加工、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科技创新是天麻产业发展的关键。毕节市引入有性繁殖技术,有效解决了天麻种源难题,降低了种植成本。赫章县创新采取菌棒代替木材的新型栽培技术,开展液体菌种培育,提高菌种活力、提升菌种纯度、加快菌种生长速度,使天麻生长周期缩短1.5年以上,木材使用量节省超过80%,天麻产量增幅达2至3倍。与此同时,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天麻深加工研发,开发出天麻胶囊、天麻酒、天麻饮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毕节市举办天麻节,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利用淘宝网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与安徽亳州康美国际中药大市场、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神奇制药厂等合作,天麻加工销售市场持续扩张。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在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负责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和质量管理,农户负责具体种植,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互利共赢。目前,毕节市从事林下天麻种植的企业(合作社)有92家经营主体、1000多个农户,全市有天麻加工企业(合作社)35家,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企业4家。

天麻产业已成为毕节市林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目前,全市种植林下天麻22.97万亩,产量3.36万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下天麻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集群。

林下养殖

全国林下养殖经营利用林地1.40亿亩,产值1779.81亿元

吉林林蛙养殖开辟增收新路

“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是中国林蛙优良品系。吉林省是长白山林蛙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通化、白山、桦甸等23个县(市)。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林蛙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带动,推动林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目前,全省林蛙产业年产上亿只商品蛙、林蛙油近200吨,年产值近40亿元,具有成长为百亿元级产值规模潜能。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脉西南麓,森林覆盖率67.15%,有适宜林蛙养殖沟系663条,林蛙产业发展优势不可替代。

近年来,通化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帮助企业在原有林蛙化妆品、消杀产品基础上,向林蛙保健品、食品延链增值,实现林蛙产值跨越式增长。2023年林蛙产值5.01亿元。其中,一产1.72亿元,占比34.33%;二产3.29亿元,占比65.67%。2024年,林蛙预计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5%。

长期以来,林蛙加工多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较少,且大多只利用林蛙油,对取油后的蛙皮、蛙干用之甚少。

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长白山林蛙抗菌肽、多肽提取及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康元生物公司利用长白山林蛙摘取蛙油后的林蛙废弃物为原料,采用专利技术提取具有杀菌和抗病毒作用的林蛙抗菌肽、多肽及胶原蛋白等有效成分,生产皮肤抗抑菌的卫生消毒产品、美容养颜化妆品、滋补养生功能食品。

康元生物公司与吉林大学合作,按照“消、妆、食、健、药”的顺序开发林蛙深加工产品。多年来成功转化林蛙抗菌肽系列专利成果5项,企业开发自主专利技术16项,申报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通过企业项目的实施,林蛙干体经过提取、酶解、配制加工得到完全利用。

为保障原材料供应及林蛙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康元生物公司建设了小规模林蛙生态养殖基地及长白山林蛙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用于林蛙种苗培育及养殖技术研究和实施产业化开发。目前,长白山林蛙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建成后,可年存蛙5000万只,年回捕2000万只,将带动林蛙上下游产业整合发展,促进行业集聚式发展。

康元生物公司实现了林蛙皮、骨、肉、卵资源的综合利用,并通过下游林蛙加工产业支撑,促进上游林蛙养殖产业发展,大幅提高了长白山林蛙产业附加值。2023年,康元生物实现总产值3.35亿元,销售收入3.39亿元。年加工处理林蛙干体458吨,年综合生产林蛙抗菌肽、多肽类产品8526万盒,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间接)带动林蛙养殖户4249户,带动农户增收3374万元,平均每户增收7940.69元。

林蛙产业发展推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省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林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相关产品采集加工

全国采集加工经营利用林地3.29亿亩,产值1815.68亿元

云南林下采菌群众稳定增收

2023年,云南省林下采集业产值334亿元,迪庆松茸、南华野生菌、昭通竹笋等林下产品畅销全国,全省野生食用菌适应生长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得益于气候、地理等资源优势,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世界野生菌王国”的美誉,境内有大型真菌1021种,其中可食用、药用的有435种。近年来,楚雄州大力推广菌山承包、有序流转、规模经营,改变“野生无主、谁采谁有”的传统经营模式,落实扶持野生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野生菌产业做大做优,打造了松茸、牛肝菌、松露、大红菌等8种野生食用菌保育基地。2023年,楚雄州野生菌年产量5.45万吨,产值71.4亿元。

楚雄州南华县在云南省率先制定松茸、牛肝菌采集方法,制定松茸等野生菌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采摘技术流程和规范要求。2023年,南华县野生菌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次,野生菌交易量突破1.22万吨,农业人口人均野生菌收入突破2500元。

南华县近年来积极推动全省“一县一业”野生菌示范县创建,促进承包经营、保育促繁、科学采收,实现改革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南华松茸”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南华县松茸产区,林地基本实现承包经营全覆盖。通过推动集体林权家庭承包、联户承包、集体承包、企业承包,全县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推广菌山承包经营面积近50万亩。同时,采取市场化方式,在全省率先实行“公开竞价、价高者得”方式确定每年山林菌菇采收权,打破“谁采谁有、谁先谁得”采收方式,形成管护采一体责任主体,有效防止无序过度采摘。五街镇开们小组2023年菌山承包经营收入达141.9万元,全村76户403人人均分红3500多元。

为了保护野生菌产地原生态,南华县制定封山育林育菌管理办法,健全村规民约,加强“植造、管护、封育、禁伐”联动,落实不准偷采盗采、不准采集童菌和过熟菌等措施,促进封山育林育菌,实施野生菌保育促繁面积200万亩,建成以松茸、块菌、大红菇等为主的保育促繁基地5800亩。改善野生菌生长环境,对松茸等珍贵野生菌,采取覆盖农膜和调整腐殖质厚度、林分郁闭度等措施,提高野生菌产量和品质。通过保育促繁,每亩菌山野生菌产量提高1.2公斤以上,松茸亩产由5—6公斤增至10公斤以上,最高达15公斤。

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迪庆藏族自治州松茸被誉为松茸界的“王中之王”。

为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地制定出台《迪庆藏族自治州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发布《关于禁止采集、出售、收购野生松茸童茸和开伞松茸的通告》,建立科学采集、永续利用长效机制,把松茸采集保护各项措施纳入村规民约。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包山保育扩繁模式,使松茸资源利用更科学,市场交易更规范。目前,香格里拉松茸最高年产量1400余吨,年均产量占全省65%、全国30%,产值近1.4亿元。松茸已成为迪庆州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森林景观利用

全国森林景观经营利用林地1.09亿亩,产值3872.78亿元

福建“森林康养+”发展如火如荼

福建作为我国最绿省份之一,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森林景观,创新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品。随着以“森林康养+”为牵引的各类绿色经济新引擎逐渐兴起,福建绿色产业正高速发展。

福建省发展森林康养具备先天优势。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5.12%,以森林为依托的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现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358处,总面积达1538.25万亩。

2020年,福建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养老产业、职工疗休养、民生事业等相结合,明确了林业、民政、卫健、工会、医保等部门具体职责,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森林康养产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短短几年时间,福建各地通过林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交互融合,使森林康养实践蓬勃展开。截至目前,全省现有三元格氏栲等9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泰宁等16个省级森林养生城市、尤溪县汤川乡等42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将乐龙栖山等11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漳州市主动融入省级全域生态绿色发展布局,率先在全省启动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和“场村共建”活动,并依托生态旅游地,加快生态、文化、康养等要素整合融合,探索森林康养新业态,鼓励发展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等既符合现代人需求,又有林业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振兴与森林旅游的融合,带动山区林区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2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0个森林人家、1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023年共接待森林旅游游客258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3.16亿元。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引入漳州飞龙旅游有限公司30亿元投资,高档次、高水平开发天柱山欢乐大世界一期项目,成为漳州市乃至全省森林旅游的新地标。

一些森林康养基地创新打造了一批医养结合森林康养产品。华安光照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开发森林自然疗养、亚健康理疗、养生养老等中医药与森林康养相结合的产品。邵武二都国有林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依托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开发以中医养生为主的康养特色产品。大田桃源睡眠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与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合作开展全省首例医学实证研究。

如今在福建,“森林康养+”发展如火如荼。全省打造了自然疗愈、睡眠康养、温泉疗养、培训研学、观鸟休闲、食疗养生等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

下一步,福建省将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规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引导其与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协调医疗、养老、教育、体育等相关行业参与森林康养项目建设,指导森林康养基地引进体检服务、森林疗法、茶疗法、运动疗法等专业疗法,形成规范有序的森林康养专业化发展态势,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森林康养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土绿化让美丽中国底蕴更深厚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