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杨军:邛海湿地的守护者

2024-10-18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8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用“珍珠无数”形容邛海。

位于四川省西昌市的邛海,拥有稀有的横断山区森林——断陷湖泊湿地复合系统,它还是我国南方候鸟重要栖息地之一。

然而,“珍珠”幽美的光芒也曾有过被遮挡的时刻。

由于历史原因,邛海湿地乃至西昌市曾有近2/3的湖滨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为让这些“珍珠”重新焕发迷人光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四川省、州、市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大邛海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林草部门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正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主任杨军所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呵护邛海,林草人责无旁贷。”

保护修复成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993年,杨军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昌市工作,先后从事世行贷款、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邛海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等工作。

在每一个岗位,杨军都发挥“勤奋”“敢拼”“创新”的工作激情,取得突出成就。他先后被评为西昌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四批西昌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被聘为四川省生态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被列入四川省湿地保护专家库湿地保护专家,被评为中国湿地保护协会高原湿地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多个岗位的历练,为杨军从事湿地保护工作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2004年,西昌市“邛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启动,杨军与老专家吴少林深入现场踏勘、调查研究,历经一年时间,他们设计的邛海生态修复效果图,为保护、恢复和建设邛海湿地夯实了基础。

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在不断推进。

2011年,杨军投身邛海湿地保护工作,先后参与邛海湿地恢复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西昌市邛海恢复工程修建性详规》和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等工作。

2014年,邛海湿地被批准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杨军带领团队积极争取GEF国际湿地合作项目,邛海湿地被国家林草局列入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其建设成果不仅入选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典型案例,还被写入《国家湿地公园修复技术指南》,西昌市政府为此获得国家林草局支持的500万元湿地保护资金。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西昌市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实施了邛海湿地六期抢救性保护修复湿地工程,重点执行“三退三还”政策(退塘还湿、退田还湿、退房还湿),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邛海小型人工湿地通过提升改造施工,有效推进了邛海湖水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邛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021年,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成果,成为国家林草局《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典型案例》中47个典型案例之一。

打造湿地保护科普宣传名片

在湿地保护工作中,杨军积极探索湿地宣传新模式,激发民众保护湿地热情。

杨军采取“湿地+教育”模式,通过与有经验的中小学老师一起编制《自然教育》系列课程和宣传片,推动在邛海成立湿地学校。在参加西昌爱鸟协会活动时,杨军在湿地鸟类图片展等科普知识活动中,用自己拍摄的30多万张图片,生动记录了历年西昌市的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国家森林城市、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邛海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他还通过组织“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不断激发市民参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热情。

让邛海湿地成为“保护之地、教育之所、陶冶之园”,才能更好为湿地保护建设工作助力。为此,杨军倾情打造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采取科普教育VR数字化科普展厅的方式,开辟了自然教育的新路径,使宣教中心成为国内科普宣传的一张精品名片。近期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董冶带两位专家考察邛海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工作时,对邛海湿地宣教中心给予肯定,值得国内国家湿地公园来学习推广。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立足邛海湿地资源与文化特点,设计了“湖的自白”等 8个主题、32个故事和相关知识点,向公众展示了邛海湿地的前世今生、物种资源、保护建设及与西昌城市相依相融的和谐发展,用“邛海湿地与我们人类和谐相处”的方式,向公众讲述邛海保护建设的故事。来访者称赞:“历史资料珍贵,规划设计、内容丰富,是学生、游客、科研工作者的好去处。”

节假日期间,杨军和团队常年义务在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传。2018年春节,妻子重病住院——一边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一边是沉甸甸的责任——杨军晚上看护妻子,第二天早上依然坚持开放湿地宣教中心,引导工作人员开展志愿者服务。

付出获得了回报。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依托宣教中心,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湿地保护发展内涵,还激发了民众主动体验和参与保护的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自然教育基地”、“湿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邛海湿地成为公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历经20年,杨军成长为构建西昌邛海湿地生态保护蓝图的重要一员。

多年来,杨军积极开展各类科研工作,他参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科院、首都师大、乐山师范学院在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的科学研究。2024年,他参加“中国典型湖泊湿地碳储与增汇潜力评价”项目的碳储调查与样品采集工作,协助开展邛海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工作。

杨军逐渐萌生建设智慧邛海宣教科普平台和邛泸景区智慧旅游平台,让更多民众享受湿地生态红利的想法。

2004年以来,杨军就开始收集整理各类邛海的现场记录、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历史影像等资料,拍摄了大量的植物、鸟类、昆虫以及外来有害生物等视频,累计收集资料超过20TG。这些资料和数据,为迅速建成邛海湿地大数据库夯实了基础。

2020年,智慧科普宣教平台建成并向游客开放。数字技术让公众更方便地了解、游览和参与到湿地保护中,让更多游客分享邛海湿地保护成果。目前,游客可通过“爱西昌”App扫码入园,通过“邛海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可以进入邛海湿地VR数字科普场馆,借助“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微信公众号进入“智慧景区”等,实现手机虚拟游邛海泸山。(李燕

邛海湿地现已成为公众共享的绿色空间,西昌被网民推选为“最生态中国名城”。2023年,邛海泸山景区接待游客122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8亿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山水的融合,在邛海得到完美诠释。

杨军说:“我是喝着邛海水长大的,我能将所学知识最大化用到西昌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再次看到哺育过祖辈的‘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盛景,我感到很自豪!”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绿色金融支持集体林改推进会在重庆召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