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小小一片叶 浓浓两地情

2024-06-12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78

核心阅读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帮助下,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由“白叶一号”种植发展出规模化茶产业,茶旅融合的探索欣欣向荣。两地紧密协作,共同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动人故事。

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山坡上,一片片嫩绿的叶子渐渐舒展开来。正值夏季管护期,茶园里人头攒动,人们忙着除草、剪枝、施肥、松土。

这里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2018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的首批“白叶一号”扶贫茶苗在此落地。

1500公里之外,黄杜村的茶园正处在休整阶段。除草防虫之余,村民们也牵挂着远方,及时回答微信群里贵州老乡们的提问。

短短数年,志强村的荒山荒坡不见了,郁郁葱葱的茶垄延伸向远方;黄杜村送茶苗更送“种茶经”,让送向远方的茶苗在贵州山乡落地生根……两地共同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动人故事。

落地——

山村来了远方茶苗

这几天,溪龙乡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钱义荣接到了一通来自贵州的视频电话。

“钱博士,你看茶树修剪得怎么样?”视频那头,在志强村的“白叶一号”茶产业基地,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举着手机,向钱义荣展示。

“把两边弱枝修掉,只留40—50厘米高。”钱义荣让张勇把镜头凑近,边观察边嘱咐,“抓紧除草、施肥,千万不要乱用农药。”张勇和村民们仔细听着。

相隔1500公里,安吉与沿河的这段缘分,还要从6年前说起。

2018年4月,黄杜村提出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不久后,一个由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考察组来到志强村,对当地气候特征、土壤情况等进行仔细考察。很快,志强村和毗邻的三会溪村、大宅村一起被确定为茶苗受捐地。

“我全程参与了选址,早已数不清去过沿河多少次。”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在沿河选中的这几个点位,位置虽然偏僻,但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比较肥沃,且全年雨水充沛,气温适宜,非常适合“白叶一号”茶苗生长。

2018年夏天,张勇和多名干部群众到安吉县实地观摩白茶产业发展情况。一进黄杜村,大伙儿就对眼前“满山遍野是茶园,家家户户小楼房”的景象赞叹不已。

他们从浙江回来后,黄杜村种白茶致富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按照县里制定的实施方案,三个受捐村积极引导村民参与茶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和基地建设推进十分顺利。不到两个月,1200亩土地完成了平整。

2018年10月19日晚,一辆辆大货车开进中寨镇,“白叶一号”茶苗到了。卡车司机伊显曾多次运送茶苗到贵州,山路十八弯令他印象深刻,“虽然路途远,但抵达之后又是另一番好风景。” 

伊显口中的“好风景”,不只是贵州的秀美山川,更有当地村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当大车进不了村时,各村连夜组织老乡把茶苗转运回来,大家迫不及待要在这片土地种上茶苗。

第二天清晨,170多名村民在基地忙碌起来。“一些人甚至提出不要务工费,老乡们心里很清楚,这些茶苗能帮自己过上好日子。”看着这场面,张勇欣喜不已。

经过21天的努力,黄杜村捐赠的360万株茶苗全部移栽到位,1200亩“白叶一号”正式落户中寨镇。一株株浙江茶苗开始在贵州偏远山村生长。

扎根——

荒山变成青青茶园

细雨初歇,凉风吹过山岗,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志强村村民张金成和妻子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就赶往山坡上的自家茶园。

“树的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突出的枝条一定要剪掉,让冠面保持平整……”张金成请了两名村民前来修枝,开工前,他认真示范了一遍动作要领,活脱脱一个熟练的老茶农。他见证了一株株小茶苗的成长,也积累下丰富的种茶经验。

茶苗一天天长高,给老乡们带来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当地政府筹资完善了茶园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在黄杜村村民的指导和中寨镇村民的精心呵护下,2020年春天,首批1200亩“白叶一号”茶园试采。经专业机构评测,茶叶品质和原产地几乎没有差别。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2021年底,中寨镇决定将全镇“白叶一号”茶园从各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中拿出来,切块租给农户承包经营。

眼看茶树就要迎来丰产期,张金成底气十足,果断承包了10亩茶园。靠着采摘茶青,茶园每年给张金成带来的收入超过3万元。农闲时,他还能腾出手来经营一些副业,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茶园交给群众,让农户成为茶园种、管、采各个环节的主体,越来越多村民成为种茶能手。加上安吉县的技术援助,“白叶一号”茶苗在中寨镇扎下根来、茁壮成长,昔日荒凉的山头已是一派生机盎然。

如今,中寨镇不仅将“白叶一号”种植面积扩大至5350亩,还引进“中黄三号”“黄金芽”等多个茶叶品种,形成了多业态发展的生态茶园。

出山——

一片叶铺就致富路

中寨镇大宅村村民田红军,也因这片小小茶叶而获益。自打种上来自安吉的茶苗后,一家人不仅细心呵护,还多次赴安吉学习种茶、育茶技术,主动请教品牌营销、市场推广手段。

“炒茶的技术就是一次次去安吉培训后练出来的。”田红军说,茶叶品质有了显著提升后,大家又学着开拓市场。安吉还在旺季邀请他们来考察当地的茶叶市场。

茶园建成投产后,中寨镇先后建起6家茶叶加工厂,收购老乡们的茶青,进行加工销售。为了解决销路问题,镇里专门成立公司,为“白叶一号”申报注册了“屾山”系列品牌,并借助东西部协作相关政策拓展市场。

“仅2023年,由安吉县组织的专家团队就到贵州普安、沿河、雷山,四川青川,湖南古丈三省五县实地指导了42次。”安吉县“三茶”办产业帮扶专班组长刘斌全程负责指导大宅村白茶种植培育与加工销售工作。“大宅村茶叶采摘时间晚于其他各点位,我们建议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做优品质,走高端茶叶市场,注重品牌发展。”刘斌说。

“‘屾’字有二山并立之意,象征着我们和黄杜村山水相连、心手相牵的深厚情谊。”中寨镇党委书记田洪波介绍,通过学习黄杜村的产业经营模式,本地茶叶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产品在东部地区渐渐打开了市场。现在,茶产业已成为中寨镇支柱产业,今年春茶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1.4万人实现增收。

茶叶强村也兴村,生根更“生金”。今年以来,三省五县量产茶园共计6217亩,采摘青叶13.6万余斤、加工干茶3.09万余斤,总产值约3107万元,带动当地人均增收4500元。“我们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各个县进行激励。”安吉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张瀚尹说。

在田红军尝试推广茶叶的同时,张勇也带领乡亲们积极探索延长产业链的门道。“我们用夏季茶青制作了一批红茶,口感非常不错。”张勇边沏茶边说,村里的“白叶一号”每年只产一次春茶,如果能在夏秋茶上有所突破,村民的收入将有望成倍增长。

如今,志强村的“白叶一号”茶园越来越美,木栈道顺着地势起伏通向远处,半山腰上还建起了观景凉亭。每到假期,不少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茶旅融合发展,“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仍在继续。(记者 程 焕 窦瀚洋)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新华林场:接续60余载 让荒漠变林海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