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丁兴旺 无量山天籁之音悠扬——“极小种群物种”逆袭故事之三
新华社昆明5月24日电(记者何春好)五月的无量山,郁郁苍苍,生机勃发。在一棵高大乔木的树冠层,两只成年雌性西黑冠长臂猿正在休息,其中一只怀里突然露出一个小脑袋,这是一只出生不久、还在吮吸乳汁的猿宝宝。
这一幕,刚好被守在附近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徐永春拍摄了下来,“没想到这次刚来就见到了这么小的长臂猿幼崽。”根据随行的监测员介绍,这是4号长臂猿家庭,家庭成员有6名,包括一只成年雄性“家长”、3只成年雌性、一只3岁小猿和这只新出生的幼崽。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属于极小种群物种。它们有“树冠精灵”“森林中的歌唱家”的美誉,发出的啼叫声悠扬婉转,被形容为“天籁之音”。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和南涧彝族自治县的接合部,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近年来,保护区里的长臂猿家庭有很多幼崽出生,可以说是‘猿’丁兴旺。”当地村民熊有富说,他是景东县常年聘请的百余名西黑冠长臂猿监测员之一。
五月初,在云南省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徐永春拍摄到的西黑冠长臂猿。新华社发
“起得比猿早,睡得比猿晚,猿来悄悄看,猿走跟着跑。”这是长臂猿监测员的日常生活。要想在野外见到西黑冠长臂猿并不容易,和长臂猿打了十多年交道的熊有富说:“小猿出生后都是白色,两岁时会变成黑色,长到七八岁成年时,雌性又会变成通体黄色。”
监测长臂猿,就是把它们每天的作息、进食等情况都一一记录下来,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监测数据。熊有富跟踪的另一个长臂猿家庭包括一只雄性和两只雌性以及它们的子女,他给“雄性家长”取了一个名字叫“大当家”。
“没过几年,外来了一只更健壮的雄性西黑冠长臂猿,和‘大当家’打了两个月后,成功地取代了它。”熊有富说,然后两只母猿先后为新家长产下了5只小猿,之前“大当家”留下的后代,则随着它们成年后,被驱赶出去寻找或组建新的家庭。
据介绍,成年西黑冠长臂猿平均每隔四年才繁育一胎,种群数量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云南省创新性提出“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理念,2010年出台并实施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
五月初,在云南省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徐永春拍摄到的西黑冠长臂猿。新华社发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局长罗有勇介绍,监测员从2003年开始不间断地观测西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不仅详细地掌握了长臂猿的生活习性,还根据其食源信息,使用藤本植物建设了食源基地。“我们持续地开展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修复工作,食源基地种植面积也达到2000余亩。”罗有勇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得益于坚持不懈开展监测和保护、连接破碎化的栖息地、建设食源基地等工作,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威胁因素减少,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域不断扩大。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