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熊猫口粮奔走39年的竹专家
只有深入了解大熊猫,才能真正保护大熊猫。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启动了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那时,中外专家齐聚四川卧龙深山追踪监测野生大熊猫,才拥有了第一手宝贵资料,破译了大熊猫的生态学和生物学“密码”。
在开展大熊猫跟踪监测的同时,还有一群专门研究大熊猫主食竹的植物专家相伴相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黄金燕就是其中一员。
黄金燕于2013年在四川卧龙野外调查研究竹子 谢浩摄
39年研究造诣,成为行走的“竹子宝典”
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黄金燕主要开展大熊猫主食竹的研究。
众所周知,大熊猫的食物99%是竹子。弄清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比如物种类别、资源分布、生长规律、环境影响等,不仅可以了解大熊猫在当前区域的适应特点以及森林生态演替情况,还能为大熊猫主食竹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作为从业几十年的竹子专家,黄金燕的大脑里俨然装着一本“竹子宝典”,随时可以进行竹子识别。用他的话来说,竹子看似千篇一律,但每一种竹子就和大熊猫一样,都是有区别的。
黄金燕说:“大熊猫分布在我国的六大山系,而生活在不同山系的大熊猫,其主食竹是不一样的。到目前为止,包括野外和圈养的大熊猫,主食竹主要有127种左右。但这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数据,随着各个地方大熊猫合作交流的开展,大熊猫吃的竹子种类可能还会增加。在我国六大山系里,越往北边的栖息地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类越少。反之,越往南尤其是凉山附近的大熊猫栖息地里,主食竹的种类则非常丰富。”
有大熊猫的地方,就有竹子;有竹子的地方,就有黄金燕的身影。作为熊猫中心研究竹子时间最长的科研人员,黄金燕的足迹踏遍了野生大熊猫生活的六大山系。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都在跋山涉水外出作业。有时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山上,风餐露宿一路前行,几个月才能下山一次。而如今,虽然身体素质不如当年,黄金燕每年也会用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野外开展调查,再用剩下的时间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来,黄金燕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合著出版专著3部,在大熊猫主食竹与栖息地、森林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
39年翻山越岭,与野生大熊猫4次结缘
在野外作业时偶遇野生大熊猫,是十分难得的幸运,更是潜心研究的馈赠。
黄金燕回忆,他曾在野外工作中看到过4次野生大熊猫,印象特别深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那年的冬天,黄金燕和同事在野外作业,巡查了很久,终于在一个海拔3100米的捕捉笼(经国家批准,该研究团队当时可在野外设立捕捉笼,为野生大熊猫佩戴项圈后放归森林)里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踪迹,并成功为这只大熊猫佩戴了颈圈。他还清楚记得,当时是晚上9点多,高原的夜空群星闪烁,他们为这只野生大熊猫取名“新星”,寄寓它能为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提供新的希望。那时,做大熊猫野外监测只有无线电定位,科研人员手持接收器在山上跑一天,回来以后分析无线电信号,在地图上用铅笔、圆规、尺子等工具画出信号方向,标注点位,最终才能确定大熊猫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也正因为条件的限制,两年后科研人员再没有监测到“新星”的信号。
第二次是在卧龙保护区的牛头山上,黄金燕与一组科研人员上山收集大熊猫毛发。在海拔2900米的地方,一只大熊猫正在距离他们约1米的地方排便。看到这一幕,大家都震惊极了。可惜的是,虽然距离很近,只有同行的一个外国友人带有一台相机。而且野生大熊猫比较凶猛,大家一动也不敢动,没有留下这只大熊猫的影像资料。大概观察了七八分钟,排便后的大熊猫快速离去。科研人员赶紧凑上前去观察那堆还冒着热气的熊猫粪便,再次震惊,竟然有35枚之多,足以说明这只大熊猫的胃口有多好。
黄金燕说:“不同区域分布的竹种不一样,大熊猫主食竹类型也不相同。比如生活在秦岭山系的大熊猫,主要采食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在岷山山系,主要采食冷箭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等;在邛崃山系,主要采食冷箭竹和拐棍竹等;在相岭山系,主要采食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冷箭竹和八月竹等;在凉山山系,主要采食大叶筇竹、大风顶玉山竹、三月竹等。但其实无论是主食竹还是偶食竹,都属于大熊猫的可食竹。如果大熊猫突然爱上了某一种偶食竹,并能够长时采食且长期提供,都可能成为大熊猫的主食竹。这也从侧面说明,大熊猫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动物。”
39年慎终如始,用心站好最后一班岗
说起野外调查工作,无论是成就还是经历,不过也就寥寥数语。但其中的艰辛也只有踏上那片土地的人才能切身体会。
黄金燕说:“我们刚刚去野外的时候,条件十分有限。当时并没有矿泉水,多是自己用水瓶装的白开水,但更多时候是连水都没有的。到了山上如果是下雪天的话,吃饼干的时候就会把雪和饼干混在一起吃。这样一来,3角钱一袋的粗糙饼干就会稍微好吞咽一些。”
在茂密的山林里,不只生活着大熊猫,野猪、黑熊、扭角羚等野生动物也是森林的“常住居民”。黄金燕说,在密林中穿行时,注意不对这些生灵过多打扰,是出于对其的尊重与爱护,也是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一种防范与保护。
前段时间,黄金燕和同事们前往川陕甘各大山系,对竹子开花进行调查研究。尽管黄金燕已年近花甲,行走在高山峡谷之间,他的脚步依然坚定矫健。距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这个奋斗了几十年的岗位上,对于大熊猫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关于大熊猫的一些未知谜团,他有很多不舍和期望。
黄金燕说:“大熊猫作为珍稀物种,在生物学特性、野外栖息地、主食竹还有疾病防控与治疗、疫源疫病、繁殖生理等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这不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就能做好做透的,未来还有更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搞得清楚、搞得明白。希望以后的年轻人能够把这些工作继续做下去,甚至做得比我们更好。”(王淳)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