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我国野牦牛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它与家牦牛又有何不同?

2023-12-03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6

时至冬日,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地带,人迹罕至、土地空旷、气候严寒,似乎处处蕴含着潜在的危险。然而,有这样一群“高原精灵”却能够在这里悠闲漫步、恣意驰骋,它们就是体格健壮、能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大型食草动物野牦牛。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前往青藏高原,去探访野牦牛的世界。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分布海拔最高、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它们主要栖居在海拔3000至6000米的高山地带,那里人迹罕至,风雪肆虐,野牦牛因此练就了适应极限环境的耐高、耐寒、耐饥等本领。它们的分布版图,几乎是我国最寒苦、最荒凉、最神秘,最具传奇色彩的区域的代表,因此被称为“极限环境下的强大生命”。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于光:野牦牛是我们国家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青藏高原区域的一个特有物种。目前在中国主要包括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这些省份都有分布,重点分布在我们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祁连山这些区域。

根据中国林科院专家组综合近二十年以来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的野牦牛种群在十几年中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于光: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第一次全国野生动物调查公布的数据是8000头左右,最新的成果是在12000头左右;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类似的一个情况,原来也是8000头左右,目前应该是12000头以上。近一二十年来,我国野牦牛种群数量总体来说是比较明显地增长。

野牦牛与家牦牛有何不同

同样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家牦牛,是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家畜。一般认为,家牦牛是由野牦牛驯化而来。因为拥有牦牛家族的强健体魄,家牦牛成为兼具运输、耕种等多种功能的“全能家畜”。

由于在不同生活空间经历了数千年的基因分化,家牦牛与野牦牛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家牦牛与野牦牛虽然同宗同源,却不论是从身高、体重,或者是基因图谱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它们被划分为同科同属的不同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于光:在体型上面区别是非常明显的。野牦牛根据数据统计,比较高,像1米8甚至有2米多高,体重的话一般都在一吨左右。家牦牛相对来说矮了很多,一米多一点,体重一般是300公斤。从形态学也好,从遗传进化关系也好,这些都是比较认可两个是独立的种。

随着野牦牛与家牦牛各自数量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展,它们相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虽然分属不同的种,野牦牛和家牦牛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偶遇的野牦牛和家牦牛的异性个体之间可能相互吸引,产生基因交流并诞下后代。这种特殊的后代个体往往野性十足,身高、体重、体能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牦牛幼崽,被牧民称之为“野血牦牛”。

“野血牦牛”一出现便备受青睐,并被赋予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近几年,许多牧民通过将家养的雌性牦牛赶到野牦牛栖息地附近,制造“相遇”机会的方式,来获取野血牦牛幼崽。专家认为,这种由牧民擅自采取行动,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或者为改良家牦牛基因,看似“创新”的手段,更多带来的是生态安全隐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于光:分两方面说,一个是野牦牛经常会进入到家牦牛的群里面,特别是在每年野牦牛发情的季节,首先会带来一些安全的问题,因为野牦牛毕竟它的野性比较强,容易给我们的牧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另外跟家牦牛杂交以后,甚至野牦牛就把家牦牛的母牛带到野外去,就会对野牦牛的基因造成一些污染或者是一些不良的影响。

专家介绍,由于体型、体重的巨大悬殊,盲目促进家牦牛与野牦牛产生基因交流,可能导致雌性家牦牛受伤、难产,或者逃逸到野外而弱化野牦牛种群等多种严重后果。

青海大通:人工繁育牦牛新品种初见成效

兼具家牦牛与野牦牛血统的“野血牦牛”,虽然有着明显的品种优势,却并不适合自然繁殖。那么,要想得到更好的牦牛品种,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办法呢?

在青海省大通县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牧场,那里生活着两万多头野血牦牛。


眼前的这群牦牛幼崽便是由家牦牛与野牦牛繁育出的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它们保留了雄性野牦牛的棕黑色毛发和更为高大矫健的体型,与普通母牦牛平均为180公斤左右的体重相比,别看出生才6个月,体重就将近100公斤了。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 胡广卫:引进野牦牛作为父本,利用当地的家牦牛作为母本,培育了大通牦牛和阿什旦牦牛这两个地方新品种,这两个品种在全世界来说是唯一的人工培育的两个品种。

与自然繁殖不同的是,这里的野血牦牛全部在杜绝野牦牛与家牦牛直接接触的前提下人工繁育而成,以人工授精、人工助产等方式,排除了可能出现的家牦牛受伤、难产等风险。产下的野血牦牛幼崽在仿野生状态下的高原牧场放养,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野性。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 胡广卫:我们后边雪山的位置大概是我们4000米以上的夏季草场,我们现在养的牦牛的总数量大概在25000头左右。基本上它的这种环境和野牦牛的生活环境差不多。

中心的科研人员介绍,除了身高、体重的显著优势,野血牦牛比普通家牦牛有着更强的抗病毒、抗寒能力,是现有家牦牛的理想改良品种。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牧场陆续引进100多头野牦牛作为父本和实验样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渐实现了系统化、规模化养殖。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 胡广卫:在繁育方面,除了自然放牧之外,我们还搭配一些犊牛的早期断奶、牦牛的人工授精、冷季补饲、分群饲养等一系列的措施。

专家认为,野牦牛与家牦牛之间,目前虽然已成功实现了育种繁殖,然而这项技术是否适合长期规模化推广,它们之间的基因差异是否支持它们作为同一物种世系繁衍,仍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观察与探索。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从内陆走向沿海 野化放飞让朱鹮重回历史分布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