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族小伙到大熊猫资深饲养师
“我们大熊猫饲养师主要就是照顾它们的吃喝拉撒睡。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董礼说。
董礼出生于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述大熊猫的故事。董礼耳濡目染,立志长大要从事守护大熊猫的工作。
2000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地点就位于现在的卧龙核桃坪基地。一直以来,因为交通不便、生活清苦,很多人不愿意来这里工作,也留不住人才。董礼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青年,却很习惯并喜欢这里的生活。
23年与大熊猫的朝夕相伴,董礼脚踏实地,用行动诠释了对大熊猫的耐心、用心和爱心。从一个普通藏族小伙,逐渐蜕变成了一名大熊猫资深饲养师。
董礼怀抱双胞胎大熊猫幼崽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赴台照顾“圆圆”和幼崽
23年里,董礼饲养过近300只大熊猫,其中大陆赠台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对他来说印象非常深刻。
董礼曾在2013年前往台湾参与“团团”“圆圆”的发情配种工作,其中包括“圆圆”的初次产仔。2013年7月6日,赠台大熊猫“圆圆”在台北动物园产下“圆仔”。由于“圆圆”第一次当妈妈,没有哺育幼崽经验,在捡取幼崽的过程中,前爪不小心在幼崽的左侧腹股沟划了一道长约3厘米的伤口。受伤的幼崽接受缝合手术后,需要在育幼箱等伤口愈合,不得不离开妈妈。董礼和其他饲养员就承担起了饲喂“圆圆”的职责。
大熊猫初生幼崽一般必须喝到妈妈的初乳,才能增强抵抗力并顺利存活。董礼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挤奶”的工作,每天给“圆圆”挤出呈淡绿色的营养乳汁。 而给大熊猫挤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凡“圆圆”有一点不愿意,就可能对董礼发起攻击。好在董礼当时已有13年“挤奶”经验,由他负责挤奶,另一位同事负责育幼喂奶。近两个月的人工育幼,“圆仔”伤情基本稳定,育幼同事先行离开,董礼继续在台北动物园为台北饲养团队开展“圆圆”产后护理和带崽提供指导与帮助。
董礼说:“我和台北的饲养团队共同进行了3个月左右的人工育幼,观察‘圆圆’带崽情况,同时对‘圆圆’进行十分细致的产后饲养调理。最终我们把幼崽顺利地还给了‘圆圆’。”
与“四海”“京京”飞向卡塔尔
2022年,大熊猫“四海”“京京”从熊猫中心雅安基地前往卡塔尔,董礼作为专职饲养专家陪同两只大熊猫一起前往。在卡塔尔陪伴“四海”“京京”近半年,董礼见证了中国与中东地区的首次大熊猫合作。
异国的风情和新鲜的环境,对于董礼来说,均不及大熊猫的吸引力大。牵挂着两只大熊猫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他几乎每天两点一线,上班全心全意照顾大熊猫,下班则回宿舍整理当日工作的要点细节,并与卡方饲养团队开展交流。为了让“四海”和“京京”能更快地接受新的场馆和饲养团队,董礼把自己的饲养经验和技术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卡方团队。
“卡塔尔的大熊猫场馆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董礼说。
卡塔尔大熊猫场馆内模拟了四川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可通过人工智能设备调控场馆温度,为居住其中的大熊猫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虽然董礼现在已经回到了国内,但他依然和卡方的饲养团队保持着联系,也时常共同探讨和分享大熊猫的相关话题。
因熊猫结缘“小家”成就“大家”
作为熊猫中心大家庭里的一员,董礼也像所有家庭成员一样,关心着这个大家庭的成长与进步。在这里,董礼还与同为大熊猫饲养师的妻子相识相知,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
“我和我的妻子就是通过大熊猫认识的,我们俩从事大熊猫饲养工作都超过了20年。平时会交流工作上遇到的问题,齐心协力去克服这些困难。一家人每天谈论的话题几乎都和大熊猫相关。”董礼幸福地说。
由于董礼和妻子都在一线工作,有几年因为单位发展和工作需要,两人几乎全身心投入工作,照顾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每回忆起来,最让夫妻俩愧疚的是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上下学都有大人接送,他们的儿子总是一个人。夫妻俩那时每天提心吊胆,幸好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惊无险。
去年在雅安基地欢送“四海”“京京”的那天,当车队从雅安基地大门驶出,董礼与夹道欢送的领导及同事挥手告别。他的妻子也在人群中与他告别,满眼不舍。但两人四目相对时,彼此传递的是理解与鼓励。
熊猫中心有3个基地,分别位于卧龙、雅安、都江堰。双职工家庭很多都是两地分居,有的一家甚至还分散到了3处。为了熊猫中心这个大家庭,很多人顾不上自己的小家。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董礼就跟随大熊猫们从卧龙搬迁到了雅安基地,成为定居雅安的卧龙人。
在熊猫中心从业二十三载,与大熊猫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已成为董礼工作乃至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熊猫中心这个大家庭,我会持续关心它的未来发展和建设。希望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包括我的同事们还有所有的大熊猫都能健康、平安、快乐。”董礼说。(周宇)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张成德:传承治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