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尼汝解码古村新活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是传统村落的魅力所在;文化传承、宜居舒适,也是传统村落的发展目标。
来到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尼汝村,记者看到,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这一传统村落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村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正在为村子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10月28日,尼汝村一年一度的祭山跑马节如期而至。藏族、傈僳族等各族群众穿着民族服装,带着酥 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食从四面八方赶来。刘斯文摄
留住古村的生态底色
汽车从香格里拉市区驶出,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尼汝村。近年来,有不少徒步爱好者却热衷于走另一条路线——从普达措属都湖徒步18公里前往这里。
尼汝村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核心区、香格里拉腹地,海拔2705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秀美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再加上原生态的环境,使得尼汝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专家赞誉为“世界第一村”。
徒步者一路经过属都湖、德吉牧场、七彩瀑布,沿途有色彩变幻的林海、各色野花的草甸……“我和团队成员们早在多年以前就探访过尼汝村,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年再次探访,尼汝村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从昆明前来的徒步爱好者赞叹不已。
据了解,尼汝村海拔落差大,生物群落随气候环境变化而不同,植被茂密、珍禽异兽多。同时,保存完整的民族文化和淳朴的民风,给这里戴上了“秘境尼汝”的桂冠。
生态环境好,保护工作更不能落下。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尼汝村便启动了保护性建设——保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留古村肌理和传统文化。“我们在村里开展植树造林、清淤排涝、生态围栏改造等活动,将保护生态纳入了村规民约管理。”尼汝村村委会主任杨世荣说,通过积极调动,让村民们不断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近年来,尼汝村启动封山育林项目4.5万亩,种植雪松、苹果、雪桃、紫李子等林木1.36万株。村里还与每家每户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落实生态护林员到田间地头,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站,实现连续8年无森林火情。
旅游带活传统村落
“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诗画意境,是人们对美丽乡村的印象和向往,而这也是尼汝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尼汝持续强化保护和发展,用独特美景、传统文化让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
每年藏历九月十五日,尼汝村都会举办祭山跑马节。每逢此时,藏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成群结伴,穿着民族服装,牵着马儿,带着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食,来到神格神山脚下聚餐、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2022年,藏族祭山跑马节被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的祭山跑马节,都会吸引很多摄影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他们不仅可以体验到美景,当地传统民俗也是一大亮点。”洛吉乡党委书记鲁茸达瓦介绍,“我们借助尼汝村特有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等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文旅品牌打造提供新方向。”
牧场变景点、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村民变向导,如今,尼汝村打造了属都湖、七彩瀑布、南宝牧场3条精品徒步路线。
彭飞是尼汝村村民,他经常为到访尼汝村的游客们提供向导和讲解等服务。他表示,家乡秀美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原生态的环境值得让更多人看到。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当地向导们的努力,为家乡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向到访游客传递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守护这片纯净美好的绿水青山。
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在村民郭少青家新建的藏式民居里,主人热情地分享自己的幸福。
郭少青曾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工作,退休后被村民选任尼中组组长。据介绍,他们小组37户村民,几乎每家都会饲养牦牛和藏香猪。“近几年,村里对牦牛品种进行改良,价格也不断提高,村里大多数人靠养殖牦牛每年收入能达1.8万元。”
近年来,通过政府补助和合作社自筹,尼汝村共投入24万元推进“一村一品”牦牛(肉牛)特色养殖优质品种改良项目,带动村民发展牦牛产业。“我们每年都要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村党总支还牵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扶持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杨世荣说。
下一步,尼汝村将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计划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旅游的模式,以“服务接待中心+牵马协会+农户”擦亮乡村旅游名片,并积极依靠组织保障、上级资金保障带领本地客栈、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享受红利。(刘斯文)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