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家植物园这一年——科研成果亮眼,科普教育升温,城园融合加速
核心阅读
去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一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科研、科普、城园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物种收集更加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实力逐步增强,努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的目标不断迈进。
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黄杞,观赏价值高的中国无忧花、金花茶、杜鹃红山茶,珍稀濒危植物广东含笑、狭叶坡垒……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新揭牌“绿美广东”物种展示园,园区从植物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考虑,筛选出103种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特色植物,本次重点展示其中的20多种。
同日,30名粤港澳青少年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种下分别象征广州、香港、澳门的木棉、紫荆和广东木莲三棵“粤港澳青年同心树”,寓意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亲情长青。
自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至今一年来,这里的科研、科普教育、城园融合等方面都在加速变化。
对引种保育的重视度提升,科研成果亮眼
得知关于甘薯抗虫遗传基础解析方面的研究最终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植物》期刊时,现任华南国家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侯兴亮心情激动又复杂。
这背后,有团队成员蹲在试验田小心翼翼挖甘薯,给甘薯一颗颗做标记的疲惫;有近8年奔波于15座城市、生怕找不到合适材料的担忧;也有投递论文时希望团队以及华南国家植物园能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影响力的期待……
“甘薯是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作物之一。但是,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方案去解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品质的病虫害问题。”侯兴亮介绍,对甘薯种植危害最大的害虫是甘薯小象甲,为了防虫,种植户只能喷洒农药,这对环境和食物安全都会产生影响。
“培育天然抗虫品种是大势所趋,却是全球研究人员尚未攻克的问题。难度一方面在于弄清楚甘薯的抗虫机制,另一方面在于获得抗虫的材料。”侯兴亮说,为了解决问题,团队决定到甘薯的主产区寻找抗虫材料。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甘薯对甘薯小象甲的抵抗,依赖一种名为奎尼酸的代谢物及其衍生物。奎尼酸对人体并没有毒性,但是甘薯小象甲吃了含有这种物质的甘薯会影响其肠道消化吸收,所以它们就不吃这种甘薯了。”侯兴亮说,“目前,我们已经在培育新品种的甘薯,国家植物园的平台也会给我们在人才、交流、经费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希望能很快出成果,带动甘薯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升级为国家植物园后,平台受到了更多关注。国家植物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植物的迁地保护,与普通植物园相比,植物物种收集要更丰富,因此引种保育这一块的工作量很大,要求也更高。”华南国家植物园园艺中心引种保育部副部长湛青青说,过去大家认为引种保育工作辛苦又不容易出科研成果,“以前缺少专业人才,现在植物园对引种保育的重视度大大提升,这对我们的工作是极大的促进。”
“2022年,我们植物园高水平论文产出数量大幅增加,揭牌成为国家植物园后,承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研专项更多了,科研经费较此前增加了4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植物园不少研究成果都是在多方合作下完成的,科研成果亮眼也得益于平台的提升、国家的重视。
城园融合,植物园城市网络建设初步形成
华南国家植物园目前迁地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
“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启动植物综合保护计划,用3—5年时间使迁地保护物种数达到2万种以上,并筛选1500个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向地方政府推荐使用。”任海认为,植物园的建设,不仅在园,也要为城服务。
7月20日,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正式揭牌。“作为首个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这里建成了国内首个野牡丹科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国内首个簕杜鹃木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培育了国内首个野牡丹新品种,首次突破大花荣耀木、粉花蒂牡花等繁殖难点,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王伟说,专类植物展示园开放后,将结合园林园艺展示,开展专类植物引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公众科普教育等。
“广州市正在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城园融合体系,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进行联动,提升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城园融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目前,植物园城市网络建设初步形成,最终目标是实现“1+3+N”国家植物园体系。其中,“1”是指华南国家植物园,“3”是指推进建设“北—中—南”3个迁地保护示范区,“N”是指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
“城园融合是要打造一个大城名园,让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广州的独特名片,可以让市民感受到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幸福感。”吴敏表示。
打造科普实践基地,科普教育不断升温
城园融合不只是要在植物上下功夫,更得让人们了解植物,进而想要付诸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近日,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举行了“小小花匠”科普活动:小朋友们在实验室内观看科普动画片,参与为鲜花授粉的实验。他们积极回答科普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华南国家植物园也成为港澳青年大学生在广州的重要科普实践基地。来自澳门的高莹是这个暑期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实习的港澳学生之一。“虽然来实习的时间不长,但这里已给我带来满满收获,也让我充分感受到国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巨大努力。”高莹说。
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旅游人数增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一些特色科普研学及志愿者招募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参与人数与咨询热度同比大幅增长。
“我们力争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科学研究水平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任海说,“一年来,我们的进度比预期要快,尤其体现在人才引进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学习国际成功植物园的经验,结合本土实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姜晓丹)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