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绿色发展,做优做大油茶业—— 推广良种、加强管护、延伸产业链,湖南平江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
政策支持下,良种推广应用、管护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延伸……湖南平江县古老的油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平江县,探访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
——编者
连片油茶林,长出致富果
“不仅有专门的扶持政策,种植油茶也有了专业的帮手”
初夏时节,青翠的油茶叶迎风舞动,枝条上一粒粒直径1厘米大小的油茶果,孕育着今年丰收的希望。6月初,湖南省平江县白杨村,村民姚海波穿行在油茶树间,正细致地查看着油茶树的挂果情况,这是他每天最期待的时刻……
“没想到,小小油茶果成了致富的‘金果果’。”姚海波说,去年,他流转的500亩油茶获得丰产,“采收的超15万斤油茶果直接卖给加工企业,收入超过30万元。”
漫山油茶树,铺就致富路。如今,油茶产业让白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多万元,490余户村民受益。
时间回到二三十年前,姚海波怎么也想不到,种油茶还能脱贫致富。
一直以来,油茶果炼出的茶油,都是当地人的重要食用油之一,油茶种植也颇为兴盛。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由于油茶树龄老化、劳动力流失、管护方式落后等问题,平江的油茶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期。
“过去山上的油茶树,一棵挨着一棵,又高又粗,枝连着枝,叶遮着叶,但产量较低。”姚海波说,“如今不同了,不仅有专门的扶持政策,种植油茶也有了专业的帮手,产量大幅提升。”
在平江,姚海波有不少“帮手”。“在种植环节,县里不仅有专业的育苗团队、嫁接技术队伍,还有专业的修剪劳务队伍。”平江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庞文胜说,“光嫁接一项,全县就有300多人的专业队伍。”
在平江县童市镇德字林农专业合作社内,一场修枝整形的油茶技术培训正在进行……
“大家在修枝时,要做到底下空、中间通、顶部控。”作为此次的培训老师,油茶专家黄展鹏详细地讲解着剪枝的技巧。
讲台下,修剪队队长、平江县童市镇德字林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南山认真地做着笔记。“现在修剪队已经有70多人,当企业或者别的合作社、种植大户有剪枝需求时,就会主动联系我们。”徐南山说,如今合作社已经组建了由村民组成的多个专业服务队伍。
现阶段,平江县发展油茶林面积已达70余万亩,先后引进油茶规模种植企业15家、油茶深加工企业2家,建立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35家,建设集约经营高产示范油茶林10万多亩。
古法榨茶油,香飘千万家
“过去,加工好的茶油主要是自家用,有富余时再就近销售”
位于北纬28度的湖南省平江县,山地面积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有着数百年种植、加工油茶的历史,当地流传的民谚“平江茶油三万担”,反映了平江昔日油茶产业的辉煌。
“过去,油茶林是平江最常见的经济林,家家户户都种植不同面积的油茶树,全县种植规模一度达到上百万亩。”庞文胜介绍,“村民靠山吃山。过去,加工好的茶油主要是自家用,有富余时再就近销售。”
三墩乡公平村,至今仍留存着古法榨油的制作工艺——霜降时节,村民们将采摘好的茶籽去壳晒干,送到榨油坊。经过小火烘焙,茶籽里的水分完全去除,散发出阵阵清香;经过几道工序被压制成油茶饼;工匠们将油茶饼放入整根硬质圆木制成的榨油槽中,用木楔子将油茶饼尽可能挤紧;硕大的木锤对着木楔子一下接一下地锤击,在越锤越紧的木楔子作用下,金黄的茶油从油槽中汩汩流出……
古法榨油,茶油飘香。“过去年景好时,公平村的榨油坊大半年时间不停歇,身强力壮的榨油工轮番上阵,锤子撞击木楔子的声音在村子里回响。”三墩乡党委委员赵韬说,当地一些村民家里,如今还可以找到储油的“千油桶”“百油桶”,分别可以贮存千升油、百升油。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下,油茶产量很低。
“彼时,县里每亩油茶林最多只能产4斤油,市场价格是每斤1.2元,经济效益不显著,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黄展鹏说。
渐渐地,村里的榨油声少了,越来越多村民选择离开山林,外出打工……
种植油茶树,离不开“三年两锄头”。“不勤加除草去灌,油茶树这种慢生的树种,就很容易在与竹子、杉树等强势植物竞争阳光中处于弱势,进而被遮挡,导致油茶果产量下降甚至不产果等情况。”庞文胜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偏远的油茶林逐渐退化成为低产林,直至彻底荒废。
研究新技术,培育新品种
“每亩油茶果最高可以采到800公斤,出油最多可以达到40公斤”
自县城向东,驱车约半小时,记者抵达了位于嘉义镇的献钟苗圃育苗基地。基地青墙红瓦,掩映在绿树之间,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如今,我们正在进行苗圃相关的管护工作。”献钟苗圃相关负责人方福林说。
作为一种以异花授粉为主的木本植物,油茶在自然环境下繁殖的后代,分化严重、良莠不齐,因此采用嫁接技术进行优良油茶种苗繁育成为必然。“可之前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油茶的良种繁育与造林都受到了制约。”平江县林业科技特派员袁毅说,只有改进嫁接技术,才能实现油茶大面积种植。
如何创新繁育技术?1984年开始,平江县林业局与湖南省林科所合作,进行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
分批催芽、温水调控芽砧、架设荫棚……在研究期间,当时在林业局工作的黄展鹏几乎把油茶林当成了家,一有时间就往油茶林里钻。“研究方法既要切实提高芽苗存活率、减少繁育周期,又要简化操作,容易被村民掌握。”黄展鹏说。
为了证明油茶良种嫁接的丰产效果,黄展鹏邀请10名农户参与试验。当他向村民介绍时,村民们犯起了嘀咕:“用你的方法,要把现在的油茶树砍掉,万一不成功咋办?”
黄展鹏决定自己动手,证明新技术的效果。于是,他选择了德字村村民兰德龙的5亩地做试种。整整两个月早出晚归,黄展鹏变了模样:眼窝深陷、脸色蜡黄……功夫不负有心人,油茶嫁接成功了。村民们看到黄展鹏的成果,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决定把技术用到自家地里。
有了新的繁育技术,如何培育出优质良种成为新课题。为了准确掌握平江油茶种质资源底数,黄展鹏住进山里的茅棚子,每天头戴草帽、脚穿胶鞋,跑遍了全县油茶主产区的12个乡54个村。
2000年,他从收集到的2000多个单株品种中,逐步筛选出品质最为突出的一株,即后来的“德字1号”。“以前每亩油茶出油一般只有3—5公斤,现在的油茶标准化高产基地,每亩油茶果最高可以采到800公斤,出油最多可以达到40公斤。”黄展鹏高兴地说。
2021年,国家林草局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制高产稳产高抗油茶良种,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这一政策让“闲不住”的黄展鹏和他的学生们又开始思考起新的科研方向:业界普遍认为,油茶树需要通过异花授粉提高结果率,因此油茶林往往需要多个品种间种,但如此一来,不同品种的花期和成熟期的差异,带来采收方面的不便,是否能够通过自花授粉和优良品种杂交,培育出新品种,保证同一片区域的油茶处于同一生产周期,进而提高油茶的品质呢?
这两年,通过不懈探索,黄展鹏已经着手自花授粉和杂交实验。由于油茶8年才进入盛果期,那时候才能充分验证实验结果。为此,年近古稀的黄展鹏,几乎每天奔波于划定为自花授粉油茶树种实验基地的那片山坡上……
强化技术力量,守护油茶花开。近两年,平江通过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等活动,培养出约1000名技术人员,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提升加工工艺,茶麸饼、茶籽壳等副产品将充分释放价值”
走进位于湖南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湖南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里,茶果预处理、压榨、加工、检测、灌装、包装……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从油茶果到茶油的智能生产。
“加工工艺的进步,对于食品安全和口感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山润油茶研发中心负责人康文术说。
近年来,基于湖南油茶生产分散、加工相对粗放等特点,湖南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三年行动”,按照“有规划、有标准、有监管、有特色、有支持”的原则,对既有油茶加工小作坊有序实施改造升级。
伴随着工艺升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油茶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就在离产业园不远的伍市镇油茶小镇,新的油茶加工生产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与传统的茶油精加工生产线不同,这里的生产车间安放着高达数米、容量数吨的密封式加工设备。“通过与湖南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新的生产线采用先进水法制备工艺,通过破壁萃取、三相分离等方式,在茶油及其副产物中提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油茶加工产业链条。”山润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鹏飞介绍。
“从茶油中提取的副产物如茶皂素等,可广泛用于化妆品、护肤品、洗护用品和家装清洁等领域。”康文术说,“提升加工工艺,茶麸饼、茶籽壳等副产品将充分释放价值。”
随着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出台,未来三年,湖南还将完成新增油茶种植382万亩、改造低产林498.8万亩。
“如今,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油茶种植之中,为了守护好这片绿,村民自发成立森林防火义务巡逻队,特殊时期每天进行巡山。”白杨村村民委员会委员姚奇介绍。(申智林 吴凯)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