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三年交出亮丽成绩单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成立3年来,以“生态创优”为主线,着力推动生态修复从一般性保护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单纯量的增长向基于碳汇储备转变,森林资源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保护生态资源
大兴安岭集团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每年达7975.03亿元,位居六大重点国有林区之首。这得益于大兴安岭集团对祖国北疆各类生态系统和生态资源的强力保护。
集团成立以来,积极应对罕见汛情火情,保护森林资源。通过持续攻关和周密部署,雷击森林火灾平均灭火时间2.5小时,基本实现“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
全面落实企业林长制,大兴安岭集团建立了三级林长管理体系,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零容忍。林政案件从2019年的262起下降到2022年的39起,2022年疑似图斑案件数量首次下降为零。林草生态监测外业调查进度位列重点国有林区第一位、全国第六位。
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从无到有,森林抚育质量核查始终保持全国前三名,人工造林及补植补造当年成活率比2020年提高8.3%、三年保存率提高7.6%,生态修复建设项目落地上图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的表扬。自筹资金3572万元建设国有保障性苗圃,苗木自给率由天保二期的24.3%提高到63.5%,塔河母树林、翠峰林木良种基地通过省级审定,改写了大兴安岭无天然母树林良种的历史。
全面加强湿地建设,九曲十八湾、双河源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家级重要湿地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图强湿地论坛”被纳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重要边会活动。
夯实发展基底
集团科学规划生态产业发展布局,先后创建一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有机食品示范基地,通过森林认证面积2907万亩。全国已备案的15个林业碳汇项目中集团占有2个。下属林业局公司部分纳入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全国百个林下经济典型示范案例、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典型案例、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双百典型等,特色产业年产值稳定在8亿元以上,电商销售额累计实现36.7亿元。
建立了林地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集团178个林业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林业局与县(市、区)在多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塔河林业局和塔河县成为黑龙江省唯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将职工增收作为“一号工程”,林业局一线职工工资性年收入由改革前的4.37万元增长至6.15万元,增长了40%。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改善一线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解决了瞭望塔用电和安全等问题,配备了电冰箱、电视机等生活电器。
集团成立后,搭建了组织管理运行体系的“四梁八柱”,总部、林业局机构精简30%以上,机构、人员、资产划转工作有序推进,化解金融机构债务13亿元。集团各林业局与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与大兴安岭地委开展“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品牌共建。创新实施“管理责任网格化、日常考核积分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一批“80后”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增强。
加强科技创新
集团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牵头成立了国有林区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集团、林业局层面分别成立科技协会,形成了国家、集团、林业局三级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与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共同谋划了“林草科技进兴安”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大科技项目58项。与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6家科研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创新平台5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2个中国林科院院所长基金项目落地集团。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呼中林业局森林雷击火防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入选2022年全国林草科技十件大事。神州北极木业与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在重点国有林区中首次应用飞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搭建了森林经营“一张图”数字化网络云管理平台。加大育苗科技成果推广,累计生产轻基质容器3000万个,完成轻基质育苗1323万株,实现一年三季造林。(郭苏民)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