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护鸟人:“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将重点建设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吉林莫莫格湿地,地处松嫩平原,是全球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多达十几万只候鸟都要在此落脚。这里有一位护鸟志愿者,名叫潘晟昱。起初,他只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后来逐步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列,对候鸟、对湿地的感情越来越深。为了更好地守护候鸟,现在的潘晟昱,是护飞队队长,是民间河湖长,还是生态环境的志愿监测者,当地人称他为身兼多职的“斜杠”湿地护鸟人。
从拍鸟到爱鸟到护鸟
进入11月下旬,莫莫格湿地的气温降到0℃以下,星罗棋布的泡塘表面结上了一层冰。这样的气候和水面已不能满足候鸟休息和觅食的条件,因此,成群结队的候鸟们在不久前完成转场,从莫莫格这个“中转站”启程,继续向南方的温暖湿地迁徙。
对于护鸟人潘晟昱来说,见证多达十几万只候鸟陆续离开,是每年秋冬季节里一场固定的告别,十几年来都是如此。不过,在今年的迁徙季中,他的候鸟朋友们给了他不少惊喜。
潘晟昱:今年,在一片湿地里,就发现白鹤3000多只。所以白鹤种群的一大部分,我们在一块湿地就发现了,这个数量还是挺多的。另外,今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我们这儿创有史以来新高,观察到2000多只,有一天我数到2078只,几十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大数量,对野生动物观测来讲,也是个大丰收年。
现在的潘晟昱,是资深的鸟类观测者和保护者,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鸟叔”。目前,在莫莫格湿地中监测到的鸟类多达近300种,他对什么鸟长什么样子、喜欢吃什么东西、爱在哪里溜达,都了如指掌。但在十几年前,潘晟昱甚至分不清家养的大白鹅和野生的白鹤,只是单纯喜欢拍各种鸟类。随着拍的越来越多,他发现,鸟儿在自己心里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潘晟昱:拍着拍着就想了解,越了解、越跟踪、越观察,越知道鸟不容易。候鸟南来北往迁徙,一般来讲,都是达到1万公里一年。在迁徙路上,它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像自然气候、人为干扰,还有其他物种的威胁,这些困难因素,这些鸟从小到大都得一点点去克服。喜欢它,就想保护它,所以我们就一点点从拍摄者变成守护者。
帮忙救助受伤的候鸟,是潘晟昱在候鸟迁徙季里常要做的事情。看到受伤的候鸟经过精心呵护回归种群,让潘晟昱感到十分高兴,但并不是每一只鸟儿都足够幸运,能够重返蓝天。
潘晟昱:前年秋季,农民发现了一只小的白头鹤,我们志愿者救回来之后,发现它是粉碎性骨折,翅膀折成了两段。我们跟专家商量之后,决定给它实施手术。那时到县人民医院找一个空房子,做完手术之后,X光片看效果,接得挺好。那小鹤的眼睛特别特别明亮,就像小孩的眼睛,很清澈。后来可能就是因为细菌感染,伤口创面太大了,感染这关没过去,这是很揪心的。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救助候鸟,不是一年365天都能碰上的;但是科普宣传,是一年365天每天都能做的。潘晟昱开始思考,能不能让更多候鸟得到更好的守护和帮助。于是,2018年,潘晟昱牵头组建了当地的护飞队,摄影爱好者、民兵、附近农民等100多人成了第一批队员。护飞队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给乡亲们普及候鸟和湿地的基本知识,呼吁大家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列中。
11月的一天,潘晟昱带着护飞队队员以及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普讲解员,来到幼儿园,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自然课。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认识候鸟,但这些候鸟距离他们并不遥远,在春秋两季就大量地停歇在自己家乡的湿地中。
结束了在幼儿园里的自然课,潘晟昱和护飞队队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往30公里外的莫莫格乡少力村。少力村前后100米就是湿地泡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喜欢停歇的地方。世世代代生活在村里的人们常能听到周围白鹤的鸣叫,就像听到鸡叫声一样习以为常,却一度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更不懂得这种鸟的珍贵。
起初,有村民不理解、不支持,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为什么现在要保护鸟类?保护鸟类又要怎么做?潘晟昱给乡亲们解释了一遍又一遍。
潘晟昱:好的生态需要人来维护,好的环境人又让人受益,生态保护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相得益彰的。这些年下来,我们觉得变化很大,起码人的观念有很大的转变。
在潘晟昱的带动下,不少村民成为爱鸟护鸟自发的宣传员和志愿者。今年58岁的王金山就是他们的一员,今年是他加入护飞队的第4年。
少力村村民 王金山:我参加了护飞队以后,我就宣传给老百姓,每年它们的迁徙路线就是这样,春一茬秋一茬,路过咱们这地方必须歇脚,所以大伙都齐心协力动员起来,把野生动物都保护好。
守护好候鸟 关键在保护好生态
拍鸟护鸟十多年来,潘晟昱现在拥有很多身份: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常委、吉林白城护飞队队长等。今年,他还被评为“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之一。不久前,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白城市民间河湖长”,负责二龙涛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二龙涛河自北向南流经莫莫格湿地,沿线湖泡是白鹤等各类候鸟的停歇地。为了更好地观测和陪伴这些候鸟朋友们,潘晟昱今年申请成为二龙涛河流域的民间河湖长。一个月巡河6次,一次开车加步行沿着河岸走20多公里,是他的日常。
潘晟昱:到河道湿地周边,要巡逻巡护,看看有没有什么污染物,非法取土的、占地的,另外还要看一看河道湿地里鸟的情况,看看受没受到什么干扰,看护好河道,守护好这片湿地。
潘晟昱深知,保护候鸟,最核心的是保护湿地。近十年来,他见证了河湖连通工程让莫莫格湿地从“缺水”变为“丰水”。如今,潘晟昱每周都会跟随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到湿地采集候鸟、水文、植被等生态数据,成为湿地生态最敏锐的记录者。
潘晟昱:二龙涛河水域水质好、深浅适合,加上扁秆藨草和三江藨草大量繁殖,对鸟来说真是好环境。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邹畅林:也充分说明了咱们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对咱们湿地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十多年前第一次在相机取景框里捕获到候鸟的踪迹是一次偶然,那么现在,守护候鸟、保护湿地已经被潘晟昱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潘晟昱:作为一名生态保护志愿者,我的行为是凡人微光,但我希望更多人来爱护候鸟,保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我们的家园像大花园一样漂亮。
用心护鸟 人鸟共家园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不少从摄影爱好者变身成为环保志愿者的普通人。仔细想想,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有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热衷记录美好瞬间的爱好,使他们万分珍惜这珍贵的大自然馈赠。
都说护鸟人存在着两个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一个是候鸟时间。北京时间,是大家正常工作、生活的时间;而候鸟时间,是生命流转的时间。
湿地护鸟人用心护鸟,鸟类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回馈这些人类朋友。潘晟煜提到镜头下几千只鸟儿“观测大丰收”时的那种幸福感,可能就是“人鸟共家园”最大的幸福。
(总台记者 裴奔 李姜楠 赵文彬 刘柏煊 徐洋 裴洋 王睿哲)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