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从失联的孤岛到辽阔的家园

2022-12-30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

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成 33个彼此失联的孤岛,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其相连,栖息于此的万物生灵也将获得更为辽阔的家园。 陈军 李亚峰摄

在中国,没有一个物种的保护比大熊猫保护更受关注,从简单保护到研究性保护,从保护大熊猫本身到保护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不仅是中国大熊猫保护格局的升级,未来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野生动物的惊喜。

地毯式搜寻大熊猫粪便

即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大熊猫野外调查工作者,在野外风餐露宿好几年,遇到野生大熊猫也会感叹“太幸运了”。

根据2015年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数据,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有1864只(不算幼仔),这个数量已经比第三次调查有了不小的增长。大熊猫憨态可掬,步履蹒跚,但在山林里,它们像其他野生动物一样,机警敏锐,行动迅速,嗅觉和听觉都很发达,察觉到人后,它们会立刻躲起来。参加过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调查队员,在山里蹲了两年多,看见野生大熊猫的次数也就10次,不少调查员十几年都没有见过一只。

难觅的大熊猫粪便

调查队员经常连续一周生活在深山中,工作场景神秘且变幻莫测,但细节却枯燥而单调。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在划定的调查样线里寻找熊猫的生活痕迹。

样线是地图上的矩形区域,每条样线的面积大约为两平方公里,调查队员每天至少要完成一条样线。在样线里来回穿行,地毯式搜寻熊猫痕迹,粪便是最容易获得的研究对象。

“3天以内的粪便一般是可以用于提取大熊猫DNA的,处在阴凉处的5天也差不多。”DNA识别对熊猫粪便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新鲜的粪团外才会有一层黏膜。在野外发现新鲜粪便后,工作人员会把它装进瓶子,用无水乙醇浸泡,粪便外层黏膜里的肠道细胞就会被分解出来,以便提取DNA。然而,在野外调查工作中,熊猫新鲜粪便有时候就和野生大熊猫一样难觅。

太白山海塘河红外相机记录下的大熊猫

红外相机记录生活

不可能搜集到所有大熊猫的新鲜粪便来提取DNA,卧龙2005年则开始引进红外相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当地野生动物的了解和认知。很多以前都不知道是否还存在的野生动物被一一证实,甚至可以统计出它们大体的数量和分布区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资料显示,近半年来的红外相机回收数据,在针对大熊猫监测的2337台红外相机中,记录到野生大熊猫的有383台,共拍摄到大熊猫照片2586张,视频总长达8817秒,总独立探测次数为873次。这些年通过红外相机拍照和录制视频,将大熊猫在野外的“一套生活理论”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山高谷深、人迹罕至,森林遮天蔽日、与世隔绝,科研人员往往要跋涉几天才能到达。

在这里,野生大熊猫有条不紊过着自己的日子,它们大摇大摆地穿行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带高大的树木下,是这片竹林领地里最勤快的动物。因为不能完全消化纤维(只能吸收25%—27%),大熊猫一天要用14个小时吃竹子、8个小时睡觉,玩耍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

它们从不冬眠,每年待孕的雌性大熊猫还会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行进,吃上3个月竹子,把体重增加10—20公斤。到了冬天,它们就在雪地里刨食竹子。成长到两岁的熊猫幼仔会留在妈妈的领地,而女儿会被赶走,远嫁他乡。

它们看起来是蠢萌的小可爱,可一旦破皮见血,祖上嗜杀的基因性格就暴露无遗,一只成年的大熊猫在这里没有天敌。

处理检测大熊猫粪便

33个失联的孤岛

没有天敌,但一只生活在卧龙的大熊猫可能也很难遇见百公里外的“朋友”。

张和民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专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参与大熊猫的保护,被称为“熊猫爸爸”。他在过去几年的放归监测中发现,大熊猫的迁徙能力其实很强,有些年轻的大熊猫可以迁徙几十公里,有些甚至能迁徙二三百公里,但是四川、陕西和甘肃当地复杂的自然地形和人为的道路交通网将1864只大熊猫分成了33个局域种群,它们如同33个彼此失联的孤岛。

佛坪位于距离卧龙800公里外的陕西,这里也是大熊猫在陕西境内的主要栖息地,保护地内峰峦叠翠,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都是原始丛林,丛林尽头悬崖密布,当地护林员每次上山巡护都要攀岩附壁,遇到断崖时只能无功而返。

深邃的峡谷、高耸的雪峰为大熊猫提供了最后的家园,却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相岭山系超过2896米,大熊猫便极少出没,而在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和大凉山山系,大熊猫也不会翻过3700—3900米的海拔去迁徙。一些干旱炎热、植被稀少的干热河谷,也难以成为大熊猫的迁徙廊道。

除了自然地势和气候的限制,20世纪50年代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也导致一部分迁徙廊道中断,而现代化发展带来的高速公路、国道、县道以及铁路轨道的建设更是成为大熊猫自由迁徙的人为篱笆。

地缘断绝,局域种群彼此间相互孤立,局域内的大熊猫近亲繁殖,遗传多样性丧失,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有些数量只有十几只的局域小种群将面临消失、灭绝。

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宛若人间仙境,是大熊猫的家园 黄伦斌摄

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

2017年,以大熊猫栖息地为基础划分出一个全新的区域,它拥有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包括四川的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和小相岭片区,甘肃的白水江片区以及陕西的秦岭片区,面积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3倍,目的就是将一个个碎裂的“岛屿”连接起来,为大熊猫创造完整的生态栖息地。

“过去3年的试点建设,主要是管理体制建设和顶层设计。”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介绍说。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就是对以往各省栖息地的分隔和空白进行一场覆盖范围的升级。“将我国原有分散、自管的七类82个自然保护地和50个国有林场林区连接成片,使大熊猫栖息地统一规划、统一保护和统一管理成为现实。”连通大熊猫栖息地,廊道的恢复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中长期规划长达15年,退耕还林、植被的自然修复都需要岁月的积累。与此同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科研支持单位,仍然坚持繁殖熊猫,定向放归,复壮小种群。

在这片家园生活,大熊猫并不孤单。海拔较低处是阔叶林的领地,偏爱湿热环境的野生动物在林间和灌丛中往来穿梭。海拔较高处则是针叶林的世界,终年常绿。从林缘的峭壁和高地间到林下的竹林灌丛里,再到林冠甚至高空中,动物们纷纷登场。

以大熊猫之名而建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庇护着同区域的其他物种,过去未被纳入保护区的地带将逐渐得到填补和连通,栖息于此的万物生灵也将得到一片完整、连续的家园。(王立华)

大熊猫调查人员跋山涉水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COP15“竹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经济复合体及碳汇”主题边会举行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