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全球荒漠化治理
2022年1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蒙古国总统会谈时提出“愿同蒙方探讨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
荒漠化、土地退化与干旱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持续为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共筑东北亚生态屏障
中国沙尘天气的境外沙尘源地主要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其中,以蒙古国南部戈壁荒漠地区为起始源的沙尘暴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影响最为突出,对华北、东北、华东地区的影响也相当大,是影响中国沙尘天气最主要的沙尘源地之一。
中蒙两国合作治沙由来已久。2012年,蒙古国荒漠化防治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一行12人访问中国林科院,双方就荒漠化防治技术模式等进行了交流探讨。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林业局组织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蒙古国举办多期荒漠化防治研修班,促进中蒙治沙经验互学互鉴。2017年以来,由中国防治荒漠化主管部门指导,中科院王新平教授作为技术牵头人,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南部开展中国治沙典型技术示范,治理示范面积达27公顷,有效固定了当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示范区草本植物显著增加。
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是中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实践,有利于保障中国和蒙古国生态安全,共筑东北亚治沙屏障。同时,中国有1.7万家治沙相关企业,多分布于北方一线沙区,他们探索出的一系列适用于蒙古高原的治沙技术、模式和产业产品,有望成为帮助蒙古国平衡沙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助其构建荒漠化地区产业雏形的利器。
为推动中心设立,国家林草局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局荒漠化防治司会同中科院有关专家专程赴内蒙古自治区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探寻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在荒漠化防治合作方面的关键结合点和互通互鉴点,发掘、研究备选合作项目,并会同局外事部门与蒙古国环境和旅游部、蒙古国驻华大使馆举行中蒙林业工作组荒漠化防治专题会议,提出具体合作建议;局荒漠化防治司还就设立中心、中心名称和原则性定位等事宜与蒙方开展实质性磋商并达成一致。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中蒙双方初步达成意向在监测、示范、研究、产业4个方面推动荒漠化防治项目合作。以“找准问题—示范技术—提升能力—促进产业”为路线,通过监测评估,摸清蒙古国重点生态治理区家底;开展示范培训,提升蒙古国防沙治沙能力;进行联合研究,以现代化手段支持蒙古国完成种植十亿棵树、治理荒漠化土地的目标;促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蒙古国整体生态建设综合能力不足、因生态和产业两张皮导致其生态投入无以为继的问题。
携手应对全球土地退化
中国及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土地退化防治进程,中国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而沙特作为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推动G20为全球土地退化设定了“4050”愿景目标,即“在现有倡议和自愿的基础上,共同追求到2040年将土地退化减少50%”并为此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下设立了专门的全球委员会和协调办公室。
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是新形势下整合中阿土地退化领域经验成果、促进治理理念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中阿联合助力区域及全球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行动,是推动实现全球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与“4050”愿景目标的标志性工作。
2022年9月初,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会同国际合作司赴中国林科院部署中心方案编制工作;9月底,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带队,赴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与阿盟驻中国代办哈麦德·裘埃里座谈,双方就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设立中心、加强荒漠化防治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致。
未来,中心旨在服务和增强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干旱、荒漠化与土地退化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国际合作,力争成为中阿绿色发展领域的典范式合作成果,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为一体的开放共享的国际研究机构,全球预防干旱、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国际高端智库,以及中阿双方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交流合作平台。中心将重点聚焦目前全球土地退化及防治在监测评估方法和技术共享工具方面相对缺乏、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整合中阿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聚焦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经验分享,为中阿双方抵御干旱影响、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决策支持和智库服务。
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主管部门将同外事外交部门通力合作,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对外承诺,积极推进上述两个中心的筹建和设立工作。(记者刘倩玮 通讯员曲海华)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