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徐公芳:行走在青海草原的科技推广人

2022-09-21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29

当清晨的阳光从昆仑山口洒向草原时,忙着开展新一轮草原生态监测的徐公芳已是满头大汗。迷人的茵茵草原已成为徐公芳数十年如一日工作的背景板。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青海省草原总站高级畜牧(草原)师徐公芳始终坚持在草原科技推广的第一线,在草原科普、沙化草地生态修复、草原鼠虫害防治等领域耕耘,为青海草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探索草原鼠虫害防治综合技术

徐公芳就像行走在草原上的“寻找者”。

1994年至2010年在德令哈市草原站工作期间,在高海拔和严寒缺氧的自然条件下,徐公芳与同事不断深入山川沟壑、雪域草原开展科学调研,努力寻找解决草原保护工作中难点问题的好方法。

草原鼠虫害不仅造成草地生产能力下降、退化速度加快等问题,还直接威胁着草原生态安全。

2002年6月,尕海地区暴发草原虫害——古毒蛾,严重威胁着当地固沙植物白刺的生长,白刺出现连片枯黄现象。发现这种现象的当天,徐公芳将采集的标本连夜送到省有关部门鉴定。为继续观察,徐公芳和同事将古毒蛾带回家,没有培养皿,她就将古毒蛾养在罐头瓶里,家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罐头瓶。为给古毒蛾寻找食物,她发动同事、家人,利用空闲时间采集贮藏白刺的嫩枝嫩叶,每天换瓶饲喂幼虫,从而掌握了害虫的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徐公芳和同事开展了防治药物筛选试验,并邀请青海大学草原虫害专家参与防控技术研究,确定了柴达木盆地白刺古毒蛾综合防治技术。此后,尕海地区防治古毒蛾80万亩,平均防治效果为94.5%。

2008年,蓄集乡温性草原新发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其突发性强、危害损失大。为此,徐公芳总结虫害防治经验,与同事共同开展观测和药物筛选试验,确定了最佳防治药物、防治用量及防治期。其中,防治萤叶甲面积110万亩,平均防治效果97.11%,有效提升了当地草原的水源涵养能力,保护了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

野外工作异常艰苦。2008年至2010年,徐公芳连续3个冬季带队到草原牧区开展鼠虫害防治和草原承包工作。白天,她和同事指导群众防治鼠害、骑马丈量草场和绘制图纸。晚上,她们蜷缩在帐篷中睡觉,半夜常常被冻醒。深冬的牧区,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徐公芳和几位同事落下了病根,一到冬季,她们的后背和双腿就感到阵阵疼痛。

2020年8月,徐公芳和同事负责海南、黄南两州8个县的退化草地调查工作。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她和同事们在野外一待就是30多天。在共和县工作时,徐公芳下车不慎摔倒,导致腰椎横突3根骨头骨折。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她咬牙坚持了4天。由于检查治疗不及时,她的第二腰椎骨折部位发生了错位,至今还隐隐作痛。

在修复荒漠化草场中尝试新方法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部,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草原极度干旱且缺乏灌溉水源,沙化荒漠草地治理的难度很大,在全国都是个难题。

为找到解决办法,徐公芳多方查找资料,最后从鱼鳞坑造林技术中得到启发,她大胆提出:采取穴状人工补播牧草的方法,在荒漠化草场补播牧草进行改良。

造林的方法能用于草地治理?

面对众人的疑惑,徐公芳作了详细解释:穴状人工补播牧草可使土壤翻动少,避免了原有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表土风蚀造成新的沙化;挖出的土堆在地势较低处,环围补播穴呈半圆形,可拦截原生植被种子,还可以汇集雨水;穴是上大下小,雨水易流进穴内,降水将得到集中利用。这样,穴内形成的小气候,为牧草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可有效提高牧草成活率。

大胆尝试在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徐公芳提出的穴状人工补播沙蒿、白刺等牧草方法,在海西州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造林(种草)生态治理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治理面积达13万亩。据统计,穴播地上生物量每公顷平均增加12347.9千克,植被覆盖度提高了28.5%。为将这个方法推广到其他的沙化地区,让更多的荒漠变成绿洲,她撰写了《柴达木盆地荒漠草场穴状补播牧草的实验研究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现在到德令哈的游客就会发现,周边草原的沙蒿已经扩散到了道路旁和护坡,郁郁葱葱,格外显眼。

针对柴达木盆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缺乏种植草种的实际情况,徐公芳向多位研究盐碱化治理的专家请教,并在乌兰干沟地区开展盐碱地治理试验。她还从山东、甘肃等地引进地肤、苜蓿等草种在尕海地区试种,积累了丰富的盐碱地治理经验。

让林草科技更好地保护草原

从2011年至今,徐公芳先后从事过草原野生植物管理、草原改良等草原技术推广工作,她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努力用科技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徐公芳在从事草原野生植物管理工作期间,积极推广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调查技术,参与制订了《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有效强化了青海省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在省草原总站改良科工作时,徐公芳倡导通过驯化繁育野生草种破解青海草种短缺瓶颈,并与同事先后在贵德县、乌兰县开展牧草引种和乡土草种繁育试验,有效推动了当地的草种繁育工作。

徐公芳作为查验专家,参与草原征占用现场查验近100次。工作之余,她总结归纳草原征占用现场查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撰写了《草原征占用指导手册》,为全省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青海省开展冬虫夏草资源调查工作中,徐公芳参与调查设计,摸清了全省冬虫夏草的分布范围、贮藏量、分布面积和采集量等基本信息,据此构建的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划定了冬虫夏草主产区、一般产区、零星产区,编绘了全省1∶100万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区域图,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8年的草原科技推广工作,让徐公芳收获了多项奖项和创新性技术成果,她参与的“建设草原无鼠害示范区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参与的“柴达木盆地白刺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与示范”课题获评青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她还参与撰写地方标准6项、获得专利2项,参与编撰《青海畜牧业志》和《青海省农牧干部读本》《青海省农牧民实用技术》等,独著及合著论文18篇,并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王辰 吴世军 楼暨康)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家林草局发展院推进津鲁综合监测国家级质检验收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