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惠民增强湖南百姓绿色获得感
近10年来,林业大省湖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潜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开创生态受保护、百姓得实惠的发展格局。
通过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增加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等,全省林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生态惠民利民,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全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九。
三湘大地绿意盎然、活力无限,向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迈进,林业为百姓创造的幸福感特别是绿色获得感与日俱增。
林业特色产业惠民
红花檵木是湖南特产,野生植株20世纪30年代发现于浏阳大围山。
浏阳是“中国红花檵木之乡”,镇头镇干口村种植红花檵木规模较大。记者到此采访时了解到,培育5年的红花檵木球,每棵单价500元;全村80%土地生产苗木,共有9000多亩,其中红花檵木4600亩,主要集中在涧口塅片,260多个农户共种植3000亩;每年,苗木为全村创造产值8000万元,土地亩均产值近万元。
截至2021年,全省花木种植面积166.05万亩,年直接销售额140亿元,年综合产值630亿元。
红花檵木享誉海内外,湖南油茶也是领跑全国。
盛夏时节,来到临澧县四新岗镇久丰村,山路两旁漫山遍野的油茶果挂满枝头。小小油茶果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让全村从省级贫困村变成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8月,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目以《油茶林里笑声朗》为题报道了久丰村。
为发展好全村油茶产业,久丰村成立合作社,500多户农民以荒山入股,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费用和分红收入,村民还有油茶基地务工收入。目前,全村种植油茶7200亩,是临澧县规模最大的油茶种植基地。
久丰村的油茶发展模式在全省很常见。
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衡阳油茶看耒阳。每年霜降前后,走进中国(耒阳)油茶博览园,放眼望去,近8000亩油茶树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果实在阳光下分外醒目,工人们抢抓有利天气采收,确保油茶籽颗粒归仓。
每年采摘油茶籽,在家门口有一份收入,还可照顾家人,已成工人们的日常生活。
油茶博览园以前是一片荒山,现已变成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油茶是湖南名副其实的惠民产业、富民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省油茶林总面积2277.45万亩,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油茶籽产量171.64万吨,约占全国一半;综合产值688.63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二。
全省林业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桃江竹笋、绥宁竹木滑板、靖县茯苓、新化黄精、通道黑老虎、慈利杜仲等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品牌美誉度与日俱增。
“生态+旅游”复合型景区湘潭盘龙大观园2014年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亿多元。盘龙大观园与岳塘区3个街道、358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带动每户年均增收1200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09年景区开建时,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现已超过5万元。
花木、油茶、竹木、森林旅游与康养、林下经济是湖南重点打造的五大千亿林业产业。
2021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540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竹木业产值1096亿元、森林旅游与康养综合收入1206亿元、林下经济产值494亿元。
生态建设项目惠民
“拿着喇叭、骑上摩托,沿山路巡护,每天一遍心里才踏实。”郴州市汝城县九龙江森林公园九龙瑶族村生态护林员吴树养说。
九龙瑶族村有7950多亩山林。2017年成为护林员以来,吴树养每次巡山要走20多公里山路,管护的山林未发生一起火情火警,也未出现偷砍盗伐、乱占林地现象。2021年,他被中宣部、国家林草局、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授予“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
像吴树养一样从生态公益性岗位获益的护林员分布在全省各地,其中不少贫困人口因此脱贫。
过去10年,郴州生态扶贫深得民心,生态护林员队伍不断壮大,累计争取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资金11402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11402人次,带动50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全省,2016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生态护林员,共管护7700万亩森林,实现省级以上贫困县生态护林员项目全覆盖,带动3万多贫困户近10万贫困人口就地稳定脱贫。
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全省整合项目资金6.49亿元用于精准扶贫,新增生态护林员2895名,生态扶贫圆满收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争取生态护林员指标3.58万名、整合资金164.6亿元用于扶贫,省林业局连续3年获评省直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全面推行林长制后,全省143个县(市区)共配置护林员5万余名。
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受惠面广,扶贫成效凸显,形成对林区贫困人口普惠性政策扶持。
湘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自治州加大生态投入,2013年至2019年,全州森林覆盖率从66.86%增至70.24%;同期,全州累计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0.92亿元、天然林保护补偿资金0.93亿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8.18亿元,惠及全州各族群众160多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万户32万多人。
2019年,湖南退耕还林20周年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透露,工程为社会提供500多万个就业岗位,310万户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钱粮补助7596元、人均2046元。
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成为当前湖南财政投入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
湖南2001年开始实施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试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截至2021年,全省累计直接获得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60多亿元,约450万户林农直接受益,户均获得补助资金近3600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公益林补助目前平均每亩15—18元、天然商品林补助从零提高到每亩10—16元。
2021年,脱贫成果更加巩固,在51个脱贫县落实林业资金28.81亿元,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全面启动。
生态公共产品惠民
蓝天白云已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
每逢周末节假日,松雅湖湿地公园内,湖边的各式帐篷、草坪上空的五彩风筝、沙滩上儿童的欢笑嬉戏等,令人倍感惬意、自在。
松雅湖位于长沙县北部,是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恢复重建而形成的浅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拥有湖泊、森林、沼泽、人工岛屿以及湖岸生态带等复合生态景观,2016年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长沙以山水洲城著称,目前拥有5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民共享生态公共产品的一扇窗口。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湖南全方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正为全省居民群众提供更丰富而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创造更大的幸福。
穿紫河,常德城一条奔流千年的古运河;河街,常德城一条蜿蜒百年的古街巷。一河一街,承载着常德人的乡愁。
沿河而行,或过廊亭,或遇戏台,或聆听刘海砍樵的传说,或阅读寻菱七里的典故……似乎鲜有人记起,10年前,穿紫河直排河中的雨污混合水变黑发臭,令周边居民每到夏天不敢开窗。
在2018年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常德获得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如今,柳叶湖畔,卡乐星球、欢乐水世界、智慧马拉松赛道释放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夜幕下的河街,灯火璀璨,人来人往;沅水岸边,“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的常德诗墙散发着人文书香……
发展有温度,幸福就有质感。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湿地城市、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城乡生态品质大幅提高,居民获得感提升、幸福感增强。
湘潭昭山示范区七星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2%。近年来,七星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全村民居采用湘中传统民居建筑元素,恢复和修缮廊、亭、桥、堰、塔等农村公共景观设施,充分展现农耕文化元素,艺术设计与景观农田融为一体。
周末节假日,众多长株潭居民走进这个“处处是景点、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美丽乡村,品味乡风民俗、山水风光,享受短暂的静谧与安逸。
湘潭全市超过75%的村庄已建成森林乡村,乡村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
为积极开展森林乡村建设,湖南编印了《湖南乡村绿化美化指南》。截至2021年,全省村庄(建制村)、村庄居住区(自然村)绿化覆盖率分别达64.22%、35.86%。
2021年,湖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
蓝天白云已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生动阐释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丰富内涵。(曹云 张慧)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