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是前提,学史增信是保障,学史崇德是动力,学史力行是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坚持学以致用,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推进荒漠化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政治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荒漠化防治司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要求落到实处。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以及党中央和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努力做好“三个表率”。
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
我国31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曾经分布着占全国2/3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人口。治沙与治穷密不可分,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荒漠化防治不能缺位,这是“国之大者”;2021年以来的沙尘天气已影响十几个省(区、市)几亿人口,持续做好防沙治沙、沙尘暴监测预警和灾害处置工作,减少沙尘对老百姓的影响,这是“国之大者”;加强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的国际合作,输出资金、项目、技术、模式,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也是“国之大者”。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荒漠化防治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明确职责定位,把荒漠化防治、防沙治沙、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履约等工作纳入国家大局中考虑。站在讲政治高度,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和更实举措,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和局党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主动对标群众期待,自觉进行“政治体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确保依法用权、秉公为民。
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科学判断工作形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事荒漠化防治事业必须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群众关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践行群众路线,用足用好群众智慧,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切实把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在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中。
我国是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虽然多年治理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国沙化土地基数大,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处于不进则退的相持阶段。面对困难,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破立并举、守正创新,下功夫谋解题之策,答好防治荒漠化这张考卷。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开创荒漠化防治事业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引用“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十四五”时期,我国规划完成防沙治沙任务680万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200万公顷。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有6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35年,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为完成上述任务,荒漠化防治司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全面保护现有荒漠植被,以水定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改善生态和民生为目标,以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依托,以示范区为引领,以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建立健全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