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业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建龙
发展林业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我国是林业产业大国,做强做优林业产业需要从哪些方面补齐短板?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林业产业发展相关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建龙。
发展林业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记者:请您介绍下发展林业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建龙: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林业产业已经从单纯的“木头经济”转变为覆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就业容量大等优势和特点。2020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55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带动3400多万人就业。
发展林业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林业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林业资源分布于广大山区乡村,森林既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我国有12亿亩的人工林,包括3亿亩以上经济林、4.9亿亩用材林,这些都是农民稳定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比如油茶产业,全国油茶种植面积6800万亩,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林业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
其次,发展林业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重要渠道。林业产业能够提供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10万多种产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林业产业可以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实现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
另外,发展林业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储碳固碳和减排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林业产业是规模庞大的绿色经济体,产出种类繁多的绿色低碳产品,延续和扩大了森林的储碳作用。加快发展木竹加工、林业生物质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将进一步增强林业的储碳固碳和减排增汇功能,更好助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要统一思想认识
记者:林业产业当前有哪些发展瓶颈?
张建龙:虽然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尚有较大距离。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性基础设施薄弱,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还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在探索之中,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释放。
记者:您觉得当前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什么?
张建龙: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是既要生态优先,也要绿色发展。不发展的保护和不保护的发展,都是不可取的。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苗头,我认为这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片面理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是要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记者: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您怎样看待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
张建龙:近年来,新技术、新理念在林业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林业产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业态。但整体来看,林业产业的科技支撑依然十分薄弱。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我国林业产业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还比较低,科技创新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良种普及率低导致一些经济林产业低产低效,林草机械装备落后制约产能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科技推广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是基本尚未应用到林业产业领域。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要求,林业产业发展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林业产业的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聚焦制约产业和产品创新的关键卡脖子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完善林业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林业智能化技术研发,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体系。以高水平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提升林业产业链各环节科技含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强政策扶持引入社会资本
记者: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您有什么建议?
张建龙:林业产业覆盖一、二、三产业,与农业、制造、建筑、旅游、养老、食品、医药等行业交叉融合,但政策协调不够充分、衔接不够紧密。要进一步打破行业界限,推动林业产业与其他行业政策融合,尤其要推动农业支持政策全面惠及林业产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将林业产业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支持发展木竹建材、木竹制品、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碳汇等绿色低碳产业纳入“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达峰行动计划等战略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将林业碳汇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各级财政对林业产业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020年以来,中央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范围调整为用于森林资源管护、国土绿化等方面,不再支持林产品加工和林业资源开发利用,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林业产业的财政支持弱化。林业产业投资周期长,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扶持引导。应不断完善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明确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可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建立政府性基金,对林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生产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予以资金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国家储备林、油茶等木本油料、木竹建材、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山入林”。(记者迟诚)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评论:每个“看树人”都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