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让学校教育与湿地保护相融合

2022-07-1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54


洪湖风景

“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

这是民歌《洪湖水,浪打浪》里描绘的洪湖,亦是许多上了年纪的洪湖人儿时记忆里的故乡。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的洪湖湿地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千湖之省”湖北境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湖泊湿地,现存水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这里河汊纵横、芦苇密布,整个湖泊的水草覆盖率高达98.6%。每到夏季,“接天莲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卷起层层碧绿的波浪,是洪湖最为人称道的景色。

辽阔的水域和富饶的水草为当地人提供了丰盛的食物以及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也是许多野生动物休养生息的家园。据统计,洪湖区域内有记载的湿地植物472种、鸟类138种、鱼类57种、爬行类动物12种、两栖类动物6种。这里同时也是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逢冬季,超过100万只水禽会不远万里来到洪湖。洪湖也因此被称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今年59岁的王生永是洪湖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副主任,分管市内各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他也是喝洪湖水、吃洪湖藕长大的地地道道的洪湖人。在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里,王生永最自豪的成绩之一,就是带头编写了洪湖第一本关注本土环境教育的教材——《美丽的洪湖我的家》,并成功将这本教材推广进了洪湖市的每一所小学。

他曾经作为语文老师,站在课堂里教学生识文断字、读书明理,又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找到了教育的新意,义无反顾地投身生态道德教育的浪潮,把自己对家乡和洪湖的热爱,一字一句写进书中。

做了一辈子教书匠,王生永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野心或梦想,只是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把保护洪湖、涵养湿地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让洪湖的美景能够长久地留在更多人的记忆里。

湿地保护离不开教育支持

王生永第一次接触到“生态道德教育”概念是在2002年,当时正赶上全国课程改革,在已有的几门主要学科设置基础上增加了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这门新增学科的重要内核之一。虽然在传统观念上,相较于语文、数学这样的大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辅助性学科,但却和当时洪湖的环境相应和起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洪湖周围的人们早就习惯了依水而生、逐水而渔,在湖面上讨生活。长期以来的围湖造田和精养鱼塘开发,导致洪湖的水域面积骤减,从曾经的760平方公里缩减到不足350平方公里,水质高度富营养化。

水生高等植物和各种野生鱼类资源都出现了大面积萎缩,部分湖畔乡镇的生活用水甚至无法得到保障。王生永回忆称,当时整个洪湖几乎都被渔民们围了起来,养鱼的网箱筑起“湖上长城”。每逢八月的高温天气,许多鱼因缺氧而死,然后漂泊岸边,整片湖水臭不可闻。

虽然早在1996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就已建立,相关部门也一直有心对洪湖进行整治,但要想让渔民放弃围网、上岸安置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实际上,洪湖市曾在2005年尝试过大规模拆围,除撤了水域范围内全部37.7万亩围网,但有许多渔民仍不愿离开船坞,坚持住在湖上,围网建了拆、拆了再建,不到5年的时间里,又反弹到了18万亩。

要重建洪湖的湿地生态,最关键的是要改变当地人“靠湖吃湖”的既有观念。

于是,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的邀请,自然之友绿色行动项目联合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及洪湖市教育局共同策划了“保护母亲湖”湿地保护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王生永作为教研室的负责人之一也参与其中:“我们当时就在想,能不能编一些教材,通过学生带动家长,通过学校带动社会,通过城市辐射到农村,通过教育的力量为洪湖的生态恢复尽一份力。”

洪湖第一小学学生在户外开展活动

生态道德教育应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虽然有了,但在校园推广上却并不乐观。

王生永坦言,这与在一开始编写的时候教材定位模糊不无关系。“那时候我们团队人员都没有经验,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选用的内容不够接地气、不适合学生。而且当时的教材定位是面向从小学到初中所有学生,这就代表它只能当阅读教材而无法进行授课。”

要想让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顺利推进下去,教材改版势在必行。2013年,王生永向洪湖市教育局申请,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对已有教材进行改版,编写一本全新的洪湖生态保护教材。

在深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之后,教研室决定把改版教材的应用学年定位在小学四、五年级。同时教研室还专门选聘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教研员和有编写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加入编写小组,以保证教材能够更好地贴合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

历经7个月的集中培训和编写,新教材《美丽的洪湖我的家》出版了。王生永介绍,这本教材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专业老师们反复地斟酌,仅是封面就修改多次。

原本的封面插图是洪湖的“万顷莲塘”,为了强调“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最终又修改为“鸟的天堂”。书名的字体也不例外——“美丽”的“美”字起初是草书,但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将字体改为更易认读的艺术体。

王生永表示,之所以如此仔细,正是因为只有教材的方方面面都合适了,老师们才方便制定教学方案,学生们才会愿意翻开书本,生态道德教育的这门课才能立得起来。

《美丽洪湖我的家》教材封面

新课进校园

2014年10月,《美丽的洪湖我的家》在洪湖市第一小学举行了隆重的新书首发仪式。这一次,王生永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让环境生态保护的新课程在洪湖的每一个校园里扎下根。首先,由教研室制定了《洪湖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求》,要求“……课时安排要进入学校总(分)课表,并按计划实施,每周三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授课情况与学校的年度打分、评优结合起来。同时,教研室还配套教材推出了教学设计方案的汇编手册,供授课教师参考。在教师配备上,王生永鼓励各学校安排“兼职”教师,或组建“教师小队”,并参照主要学科的评优机制,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教师评选体系,每两年组织一次“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以及“授课与说课”的评比活动,评选的结果与教师职称评选挂钩。

“兼职”授课的老师们,除了竞选本学科的评优评先之外,还可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评选。一方面节约了从头培养师资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为竞争激烈的主课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晋升空间。王生永说:“不能只是要求老师们上课,我们是要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的,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让老师们也尝到甜头,他们才更愿意参与授课。”

目前,《美丽洪湖我的家》已在洪湖全市五年级学生中使用。由王生永组织编写的另外两本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系列教材《长江——水生动物的家园》以及《湖北文化·荆州物产》也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其中《长江——水生动物的家园》更是走进了包括湖北、江苏、上海等长江沿线五省一市的中小学校校园。

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地方生态保护教材,王生永希望让孩子们把日常看到的一花一景都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在他看来,生态教育不应是大而空的概念和口号,更应从实际入手,让学生们从日常的小事里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家乡风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知。

生态道德教育离不开保护区的支持

在王生永们筹备发布新教材的同一时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让湿地生态教育进校园如虎添翼。要想让孩子们真正了解自然、了解湿地,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生态道德教育既然被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实践”二字才是关键。虽然在教材进校园这方面,王生永和教育局的同僚们经验丰富,但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却不是单靠学校的能力就能解决的。

虽然有两所生态道德教育的示范小学,也曾策划开展过“观鸟比赛”和“笔记大自然”等活动,但老师们毕竟专业知识有限,活动场地也受到各方因素的限制。王生永强调:“和保护区的合作是必要的。”

“自然保护区有场地,有博物馆,也有教育宣讲的需求。而且他们对于洪湖的每个季节、时间点的特色都了如指掌。什么时间安排实践活动、带学生们体验哪些项目,这些都是学校在授课方面欠缺的。”王生永说,教研室鼓励学校和老师,以班级或兴趣团体为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个学期带领学生到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测与教学。组织孩子们与洪湖的生态零距离接触,通过观鸟、游湖等活动,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和手去体会自然。

有些学校还会把自然观测与美育结合,带领加入绘画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野外写生。用画笔记录在洪湖湿地看到的一草一木。在绘画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学到了如何辨别常见的植物和鸟类,增进对自然的了解。王生永说:“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们对自然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

年轻的教育者担起保护重任

自从开始从事生态道德教育以后,王生永渐渐养成了一些新的习惯,比如每次出差都不再使用一次性用品,比如闲暇无事会去江滩公园走走。这些细小的转变具体是在何时发生的,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保护的意识已经融入他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2019年夏,王生永来到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那里他又看到了旧时记忆里消失已久的图景:清澈的湖面上,须浮鸥衔来菰草,在铺满芡实的叶片上筑起一个个巢——这是近20年来洪湖生态修复治理的成果,也是支撑着他推行生态道德教育进校园的动力。

还有不到3个月,王生永就要正式退休了。在离开深耕多年的教学岗位之前,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学科安排要交代给交接的同事,外联的资源也要一一对接。不过对学科未来的发展,王生永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年轻的教师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大的热情,这是与他自己曾经那个时代所不同的优势。

王生永特别提到了一所名叫螺山镇小学的学校。这所小学远离市区、背靠长江,作为师资力量有限的乡镇小学,却在生态教育上有着非凡的成绩。学校有效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寓教于行,建成了生态特色校园,并成了洪湖市“唯二”的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之一。

这一切都离不开螺山镇小学年轻的校长的苦心经营。王生永说:“这个乡镇学校很淳朴,是干实事的。有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对素质教育、生态教育都很认可,不是传统的唯分数论。所以教师还是课程推广的关键。”

那首广为传唱的洪湖民歌的后两句是,“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王生永也由衷期盼更多的洪湖人能一睹那烟波浩渺、雁鸭成群的风景。(陈思 范梦圆/文  王生永/图)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标准共通试点推动两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