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员接力棒传到孙向东手里
巍巍伏牛山东麓余脉里藏着一颗惊艳明珠——薄山林场。薄山林场始建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建最早的国有林场之一。林区内10万亩山林,涵养着淮河支流薄山湖,成为“中原漓江”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986年,出于森林防火的需要,薄山林场在海拔300多米的峰头山上建立了瞭望塔。受制于自然条件,这里至今不通水电,生活用品等全靠个人从山下肩扛背驮。
孙向东的无悔坚守
37年间,先后有5任“瞭望员”在此坚守,从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5月,他们要在峰头山瞭望塔过着无水无电、与世隔绝的生活。坚持时间最短的一位,只在这里守了15天,就再也不愿意上来了。
2008年,火情瞭望员的接力棒,传到了孙向东的手中。这一接,就坚守到了今天。
瞭望塔,四面山峦,一面朝天,满山的怪石、陡峭的悬崖,冬季是刺骨的寒风,夏天是灼人的烈日,没有电,没有水,只有随着山势连绵起伏的茫茫林海。
“瞭望塔虽小,但森林防火责任重大,必须得有人守!”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林海,孙向东喃喃自语,但语气中透着坚定和决绝。
“在山上,吃水比吃油都费事。”孙向东坦言,“背着两个能装20公斤水的胶桶,山上山下来回背一趟,刚来时常常是连滚带爬,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到山上往往还剩有半壶水。现在来回一趟只需40来分钟,从山下装多少就能带上来多少。”
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孙向东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抱怨,甚至还带着一种胜利者的口吻。
“只是,这里的老鼠太厉害了,夜里用电灯一照,眼睛油亮油亮的,它们经常跑进来找吃的,我的干粮常被他们祸害,即使挂在墙上这么高的地方也不行。”
与世隔绝 苦中作乐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薄山林场的森林防火戒严期,孙向东必须独自一人吃住在山上,全天24小时守在望火楼。那几个月,他几乎不下山。有时遇上了雨雪天气,他会向场部领导请示,经允许后才会下山回趟家。
独守大山,内心的孤寂才是难以逾越的一座险关。
“这里没有人可以和你说话,哪怕是吵架,除了树木、石头,还是树木、石头。”而孙向东排解寂寞的办法,就是登上瞭望塔,隔着薄山湖,看一看家的位置。
“遇上干旱天气,两三个月不下山是常有的事。衣服都有味了也没法洗,就连喝水都成难事。遇到雨雪天气下山时,往往衣衫褴褛,头发、胡子像乱草一样,浑身散发着臭味,同事都戏称我是‘野人’!”
多年的坚守,孙向东练就了一种“特异功能”,睡觉时听见风声立刻就醒。在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白天,他连吃饭都不离开瞭望台;夜里,他怕自己睡得太死,就定了闹钟。一来二去就养成了习惯,没风时睡得格外香,风一起立刻醒来。
但孙向东依然是快乐的。
工作之余,孙向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探访这大山里的野生动物。在他眼中,薄山林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狐狸、獾、松鼠甚至野猪都是他的朋友,野生的半夏、桔梗、益母草、金银花让他痴迷,变幻莫测的湖光山色更让他诗兴大发。
责任重于泰山
一种遗憾时常折磨着孙向东!2018年3月,正是森林防火戒严期,孙向东已经两个来月没走下过瞭望塔。甚至,在他最为尊敬的父亲病重弥留之际,他也没能守在身边。这成为孙向东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每到深夜,我眼前甚至会出现幻觉,看到父亲正大口大口喘着气,眼里满是渴望地看着我。我朝着家的方向长久地跪着,可也无法减轻内心的愧疚。”
“2013年6月,在母亲弥留之际,我在外地培训防火知识,也是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孙向东说着,又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今年这个春节,孙向东过得格外小心。“不敢合眼,今年燃放烟花爆竹的特别多,来不得半点松懈。”孙向东说,“防火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你盯得紧,及时发现火情,就能将损失降到最小,如果麻痹大意,一旦火势蔓延就可能毁掉几代人的心血。”
今年春节期间,孙向东及时发现了两起火灾隐患,都第一时间报告给了上级,没有给山林造成损害。
如今,薄山林场在一代代林工的接续守护下,多年未发生火灾事故,林木蓄积量5.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8%,活立木价值约5.1亿元,是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的30倍。
青山在,人未老。大山护林人的故事还在续写……(许伟 朱战科)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第二届曹福亮谭晓风经济林奖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