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高黎贡山巡护记
7月8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员互相帮助蹚过湍急的溪流。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9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员相互帮助蹚过湍急的溪流。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何贵品(右一)与巡护队员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中。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7月8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员在进山前整理背包。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7月8日,何贵品穿过高黎贡山盐马古道上的索道桥,准备进山巡护。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何贵品(前)带领巡护队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行进。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9日,巡护队员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行进。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巡护队员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无人机照片,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7月8日,何贵品(右)在查看护林员乔新华记录的菲氏叶猴的行动轨迹。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名巡护队员记录观察到的猴群活动信息。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这是7月9日在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拍摄的菲氏叶猴。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何贵品(前)拾起一颗怒江金丝猴最爱吃的山香果。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这是7月8日拍摄的云南大鼯鼠。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这是7月8日拍摄的怒江金丝猴。这只金丝猴从小就被猴群抛弃,如今寄养在姚家坪管护站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何贵品准备攀爬悬崖。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何贵品(前)带领巡护队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行进。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8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何贵品(左)在检查巡护队员受伤的眼睛。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7月8日,巡护队员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行进。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7月9日,巡护队员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放红外相机。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7月9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员清理红外相机附近的杂草。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高黎贡山,素有“生命避难所”“世界物种基因库”等美誉。这条山脉集中分布着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种类、30%的哺乳动物种类和35%以上的鸟类,是观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窗口。2011年,金丝猴新种、世界第五种金丝猴——怒江金丝猴也在这里被发现。
何贵品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的工作人员,负责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深度巡护,包括巡护森林资源、防范森林火灾、打击盗伐偷猎等。巡护之路异常艰难,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与山林鸟兽为友,是他28年间的工作常态。
多年来,在巡护队队员们的努力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野生动物栖息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逐年增多。统计显示,1980年以来,高黎贡山共发现动植物新种600多种。今日高黎贡山,一片生机勃勃、草木欣荣的景象。
“这就是我们巡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工作虽然艰苦,但是我们把这些珍贵的动植物保护下来了。”何贵品说,“每次长途跋涉后,和队友围着一个火塘、喝一杯清茶、讲一堆故事,就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