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宝岩保护区项目赋能保护绿水青山
仲夏时节,走进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起伏的山、流动的水、摇曳的竹,交织成连绵起伏的绿色画卷。
近年来,天宝岩保护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意识,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以项目建设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科学谋划项目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风景如画的福建省永安市。近年来,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优化调整、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疫源疫病示范站建设、修缮管理所办公设施等一个个项目,在天宝岩的绿水青山间落地。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莹说:“我们认真落实‘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措资金,通过项目落地实施,切实把保护区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
争取项目先要吃准吃透政策。保护区坚持全员参与、全力谋划,多次召开项目谋划务虚会,组织各科(所)共同讨论、共同出谋划策,积极对接林业发展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向,聚集全局力量谋划申报项目。
把纸上勾画的蓝图变成项目,既要拼巧劲、更要比韧劲。保护区积极组织人员到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省科协汇报项目工作情况,明确项目具体责任人负责日常对接,形成项目策划、申报、跟踪、上级批复紧密联结。
近年来,围绕提升保护区能力建设,积极谋划了基础建设、资源保护、生态教育、科考体验等一批项目,天宝岩保护区累计争取到各级林业、财政等部门各类资金3272万元。
帮扶社区发展也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职责。2019年以来,天宝岩保护区通过项目融合或争取项目资金等方式,帮助7个社区村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10万元,加快了社区发展步伐。
加快项目落地
项目来了,落地是关键。
“这几年,保护区先后实施了47个项目,各个项目均按时有序推进。”保护区管理局项目建设科副科长尤梦薇说。
天宝岩保护区以项目建设为推手,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2021年10月,《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2—2031年)》编制完成,规划内容和质量得到专家认可,目前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形式审查、线上评审和专家复审。
保护区龙头科普宣教展馆智能化改造提升是天宝岩保护区的又一重要项目。今年6月5日,恰逢第52个国际环境日,科普宣教展馆完成改造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
走进龙头科普宣教馆,“物华天宝”“守护天宝”“和煦天宝”3个展馆依次排列,陈列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标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天宝岩这座“宝库”蕴藏的珍宝,再加上生态模拟缸、触摸互动屏、全息投影等现代化设备,为游客打造了全新的立体式、沉浸式体验环境。3个展馆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方位展现了保护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累累硕果。
走出展馆,来到绿树翠竹掩映下的南溪科考栈道,眼前是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的美景,耳旁是鸟叫蝉鸣,迎面还有习习凉风,让人顿感自然的惬意。这条全长仅600米的栈道沿线,不仅能看到种类繁多的植物,还能不时偶遇爬行类、鸟类、蝶类、鱼类等动物的身影,是天宝岩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缩影。
“游客在展馆参观只是宏观层面的了解,走进南溪科考栈道可以实地体验、近距离感受。”青水管理所工作人员、宣教馆讲解员邓晓雪介绍说,保护区先后建成“南溪溯源”和“双虹听涛”两条自然教育路径,编写了天宝岩自然教育特色课程及学教用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绿色营、观鸟可持续发展论坛、“绿色机关”创建生态保护专题培训暨职工子女暑托班等系列宣教活动。
眼下,保护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资源保护和科研宣教能力不断提升,各基层管理所资源保护更加有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天宝岩保护区增加鸟类新记录61种、蝴蝶新记录190种,昆虫种类增加到2700多种,并发现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
强化项目保障
一个个项目落地的背后,凝聚着保护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劳与汗水。
天宝岩保护区打破科室壁垒,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全局上下树牢“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
专班推进,干好干坏不一样。保护区树立“项目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激励导向,把项目策划与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作为干部职工日常和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突出项目工作在绩效中的比重,并与年度考核、干部使用挂钩,项目工作参与人员年度绩效提高一档。
项目建设是保护区各项工作的“牛鼻子”,也为年轻干部搭建了成长锻炼的平台。在实施重点项目时,管理局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参与,既让项目建设一线成为年轻干部成长的赛马场,也让传帮带有了更好的抓手。
保护区还举办项目工作培训班,利用党建联建、支部共建、工会联谊等方式,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经济部门的职能、熟悉对口科室的业务,提高日常工作对接成效。
坚持项目赋能,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天宝岩保护区正描绘山更青、水更绿、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美丽新画卷。(傅凯峰 魏兴谷)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