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资讯网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三百长程十万树 苍烟翠云诗意中

2023-08-04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21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这里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他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岁月,李白笔下的《蜀道难》,仍能将蜀道剑门峥嵘崔嵬的气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与蜀道互为依存的森林映衬。

作为蜀道核心标志之一,剑门关已是天下闻名。但许多人尚不知道,同一区域与剑门关相伴相生、历史更为悠久的,还有一片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翠云廊。

广元—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漫步翠云廊 世界最大人工古柏群

剑门蜀道翠云廊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翠云廊所在的剑门山区气候和土壤适宜柏木生长。千百年来,当地人民都有栽植、保护柏木的传统——以至广元市剑阁县形成了川北最大的柏木林区,漫山遍野基本都是柏树。“翠云廊的古柏群是柏木遗传多样性最高的群体,是名副其实的‘蜀道明珠’。”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毛康珊大为赞叹。

剑门蜀道古称金牛道,翠云廊是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的植树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其后,历代都有在官道两旁种植树木的传统。当地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大规模植树有6次,其中宋明两朝的种植规模尤其巨大,宋代真宗、仁宗、徽宗、宁宗都颁布了关于沿官道植树的诏令,明正德年间的剑州知州李璧更是组织沿线植柏达数十万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树,便逐渐形成了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

到了清代,翠云廊得到了这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字。康熙年间的剑州知州乔钵给剑门蜀道行道树群作诗《剑门路》:“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

乔钵还在诗序中专门提到,“自剑州,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剑州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树十万,今已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钵因曰‘翠云廊’。”

翠云廊中被誉为“国之珍宝”的是一株名为“剑阁柏”的古柏,树龄长达2300年,树高27米,笔直挺拔、直指云霄。“剑阁柏”是“四川省十大树王”之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评定为“中国最美古树”。

“剑阁柏”奇特之处不仅在于树龄,还在于其独一无二的特点:远看似松、近看是柏。尤其是其果实,大于普通柏果但小于松果。果实呈椭圆形,与松果相似,而普通柏树果实呈圆形,但从裂纹上看又与柏果相似。

1978年经四川省林科所鉴定,此古柏是已知154种柏树之外的一个新品种,因在剑阁发现,被命名为“剑阁柏”。由于它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双重特征,当地百姓又称其为“松柏常青树”。

如今,漫步古木参天的翠云廊古蜀道,“剑州路旁多古柏,霜皮黛色高参天”展现出的诗意依旧可寻可见。在这里,抬眼一望,目之所及皆是动辄千年的古柏;抬脚一走,足之所触皆是跨越千年的古道。

帅大柏

回看翠云廊 林长制的历史源头

除了土壤和气候原因外,翠云廊保存如此完好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古至今延续的保护传统。古人于蜀道植柏,意在植树表道、以树计里。在广元,人们将其拓展延续,转变成为对古柏、古道的一代又一代悉心保护传统。剑阁县历朝历代官府均发布植柏护柏的政令,剑门山区百姓也都把植树护路当作行善积德的义举。

《唐会要》记载,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七月敕令:“诸道官路,不得令有耕种及斫伐树木,其有官处,勾当填补。”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敕令:“诸系官山林,辄采伐者,杖八十。”

明代剑州知州李璧颁发“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乾隆时期对每棵古柏悬挂了带有“官”字的木牌,光绪初年对每株古柏进行了编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剑阁县沿袭古制接力保护,继承和发扬“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之一。

2017年,剑阁县还专门举行了乡镇长离任交接仪式。在时任县长的现场监督下,几个乡镇的新老乡镇长在记载着辖区范围内古树数量、品种、有无死亡情况的“交接书”上确认签字。2020年举行的古柏保护行政首长离任交接仪式上,离任县长向新任县长移交了7803株古树。

剑阁县蜀道古柏离任交接签字仪式

从县令到县长,坚持古树离任交接,这一前后延续500年的制度,被称为“中国林长制的源头”。

在翠云廊古蜀道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树龄达2300年的剑阁柏

展望翠云廊 古柏见证古道变迁

近年来,剑阁县持续开展“我为蜀道植棵柏”“我为剑阁栽棵树”等大规模植树活动,下一步还计划每年举办“植柏节”,在蜀道沿线古柏稀少的区域种植翠云廊二代柏。

“我们要像保护好大熊猫一样保护好古柏。”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介绍,“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等植柏护柏理念,在该县已经成为各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翠云廊正成为剑阁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的典型代表。

不只如此,广元还出台全省首部关于蜀道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正式将县(区)、乡(镇)行政首长离任时对古柏保护情况进行工作交接这一要求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并将对古柏保护的要求从剑阁县拓展到有蜀道古柏的昭化区、利州区等地。

广元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工作站高级工程师何显平介绍,“《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确定古柏树干外50米划定保护范围,比普通古树的保护范围扩宽了很多。这是我们的主动作为,因为道路坏了可以再修,古柏损毁了不可再生。保护古柏就是算生态发展的大账。”

古柏古道,文明之光交相辉映

翠云廊、古蜀道相伴千年。在他们的记忆中,有太多我们不曾见过的斗转星移。

当颇具神话色彩的秦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张飞植柏等故事流传至今,先秦古栈道、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留存的星星点点,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一扇窗。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要扎实推进翠云廊古柏全面系统保护、依法科学管理,持续推进各级相关领导干部离任‘古柏交接’机制,全力以赴把古树名木保护好。”广元市林业局局长李国建表示。

蜀道纵横,文韵悠悠。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千年古柏、千年古道携手向前,正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王江江 吴显明 本版图片由广元市林业局提供)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陕川甘协同立法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