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对热带次生林恢复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在热带次生林恢复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森环森保所2020届毕业生范克欣为第一作者,研究员臧润国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农业大学王年教授青创基金的共同资助。
热带低地雨林作为海南岛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植被之一,自然资源及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它的演替和恢复模式一直受到生态学家的重点关注。海南霸王岭地区分布着保存完好的热带低地雨林原始林,以及经历过不同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了40—60年的天然次生林,是研究热带林群落动态过程和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室”。
本研究以热带低地雨林刀耕火种弃耕后自然恢复60年、经历了采伐后自然恢复45年以及未经历过重大人为干扰的原始林各4块1公顷样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5年前后群落动态监测数据,同时探讨了群落动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弃耕后的群落周转动态显著高于伐后林和原始林群落,而伐后林和原始林群落之间差异较小。个体死亡率和相对生长率分别对木本植物个体周转动态和胸高断面积周转动态的贡献最大,胸径≥5 cm的乔木动态变化同群落整体动态趋势更为一致。冠层开敞度与木本植物周转动态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钾含量和海拔与木本植物周转动态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揭示了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对热带天然林的不同影响,阐明了不同干扰方式下群落周转动态模式,提出对于不同干扰方式下的热带天然次生林应采取不同的保护与恢复策略。(范克欣 姚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