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代表盛赞中国林草成就
金秋九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的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基地微风送爽,迎八方贵客。第三届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于9月11日至14日在此召开,来自中国、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经济体主管林业工作的部(局)长等高级官员率团出席。
第三届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合影 张宏亮摄
各方代表围绕《大中亚林业合作机制行动计划(2023—2025)》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包括继续加强区域林业和草原信息共享,提升区域林业和草原官员森林经营和管理能力,促进退化林地和草原恢复,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加强区域林业和草原多双边合作等。参会代表还赴科尔沁沙地腹地,实地调研森林可持续经营和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举措和实效,亲手栽下纪念林。9月14日下午,与会外宾来到中国国家林草局参观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全方位、系统性感受中国林草管理科学支撑体系。
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林业局局长穆萨耶夫·阿尔马兹说:“吉尔吉斯斯坦森林覆盖率仅为6.28%,亟须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林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我们已经从中国学习到了一些退牧还草的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仅期待在生态保护领域开展合作,更希望能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合作框架下,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合作机制逐步深化
大中亚地区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广袤的草原和沙漠中,是延绵起伏的天山和帕米尔高原。中亚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和中转站,千百年来,大中亚地区各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各经济体互为近邻,自然条件相近,都面临局部土地退化、荒漠化和沙化加剧等环境挑战。2014年,亚太森林组织启动大中亚林业合作机制,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等7个成员经济体,在推动区域林业高层政策对话、务实合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林业项目调研 刘忠友摄
在中国国家林草局支持下,先后召开了两届林业部长级会议,并在中国内蒙古举办了6期荒漠化防治国际培训班。今年5月,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成立,为深化中国同中亚经济体友谊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务实合作,2020年,亚太森林组织与该机制的所有经济体成员制定了《大中亚地区林业合作机制行动方案(2021—2030)》。在该方案的内容框架下,第三届大中亚地区林业部长级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大中亚林业合作机制(2023—2025)行动计划》。《大中亚林业合作机制(2023—2025)行动计划》明确,各经济体将通过区域政策对话和交流、能力建设、科研和示范项目、交流与信息共享等措施,优先在干旱及半干旱地植被恢复、荒漠化地区沙产业发展,以及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控跨境合作、遗传资源保护及利用、专业人员能力建设、科研合作与交流和提升当地社区居民生计水平等领域开展合作。
土库曼斯坦环保部林业局局长萨瑞汗诺夫·萨马麦特说:“我们在国际合作中的优先领域,就是要完善林业可持续管理机制,搜集数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们已与中国签署了自然保护备忘录,期待着与中国和大中亚地区的深入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宝贵的经验在荒漠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9月13日,参会代表来到赤峰市翁牛特旗治沙一线,在科尔沁沙地腹地观摩当地“以路治沙”的创新举措。通过对沙地进行切割治理,修建穿沙公路,既解决了人员机械物料运输问题,又将沙地切割成若干治理单元。分类施策,在沿路两侧建设锁边林带,在公路纵深采取飞播、封育等方式恢复沙区植被。
种纪念树 杜欢摄
今年8月12日,赤峰市在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同步启动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赤峰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2661.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0.4%。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土地面积719.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40.36%,占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的25.23%,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7.22%,共有8个苏木乡镇92个嘎查村位于风沙区内,沙区人口约14万,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
2021年,翁牛特旗投资1.27亿元,修建了全长91公里、东西贯通境内科尔沁沙地腹部的穿沙公路——乌白公路,并配套投资1.4亿元,实施乌白路沙地综合治理项目,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施沙地治理28.8万亩,预计在2024年11月建设完成。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投入6012万元,完成沙地治理14.2万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群众利益联结机制,优先聘用沙区农牧民,截至目前已吸纳300人季节性务工,每人增收可达6000—9000元。在乌白路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与会代表们顶着烈日,在道路两侧的草方格中栽下棵棵幼苗。
早在2009年,翁牛特旗就进行了以路治沙的尝试。2010年,建成全长32公里的图哈线,按照突出“经济效益、规模效应、质量管理、科技推广”原则,完成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面积21.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25万亩、飞播造林9万亩、封山(沙)育林10.5万亩,在飞播、封育区内完成夹设沙障2万亩、液体膜地面处理技术应用500亩,架设围栏6万延长米。
在图哈线沙地综合治理区,抚摸着平茬后茁壮生长的黄柳,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诺维斯基·吉诺维动情地说:“这种植物我的祖国也有,我看到很亲切。它在中国的沙地长得好,在乌兹别克斯坦或许也能防沙,感谢中国给了我们实地学习的机会。”
科技成果引各方瞩目
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是国家林草局以大数据技术附加人工智能手段,对林业、草原、国家公园进行动态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应用、精准服务、应急指挥的重要系统,是服务我国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工具。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共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政务应用、业务应用和共享服务5个部分。平台实现了专题图制作与数据服务发布、业务数据库更新、业务子系统升级完善、外部系统、数据对接迁移等9项技术。
讲解治沙举措 杜欢摄
参会代表聚精会神观看感知系统的操作,不时对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林业局局长穆萨耶夫·阿尔马兹说:“中国对生态资源的实时监测令我们很震撼,希望能通过和中国进一步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区域协同发展,加强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治沙一线到指挥中枢,参会代表对中国的生态保护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塔吉克斯坦林业局副局长沙里波夫·达夫塔利向中国代表致谢:“感谢中国在会议期间周密的安排,让我们领略到了林业发展、群众致富的优秀成果,我们愿同中国一起努力,让大中亚地区协同发展稳步向前。”(黄山 袁梅 卢茜)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