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南:“绿进沙退”沙珠玉
秋日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部、塔拉滩沙漠边缘的沙珠玉乡,远远望去,一片片村庄掩映在高大的青杨、乌柳之间。近处的沙丘上柠条、梭梭迎风茁壮生长。沙珠玉当地群众在荒漠化区域制作草方格,开始新一轮治沙工作。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珠玉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昔日的沙珠玉无“珠”也无“玉”。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战,沙珠玉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依法严守沙区生态保护红线,规范沙区开发建设活动,推进沙区生态系统治理和富民产业发展,全面加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能力体系建设和巡护管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74.86万公顷,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57.4万公顷,2021—2022年完成17.46万公顷,全面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2个,封禁保护面积达58.26万公顷,沙化土地年均减少2.12万公顷,沙化程度指数从3.17下降到2.94,重点沙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
沙丘上成活的耐沙植物。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绿进沙退”。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绿进沙退”。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群众开展治沙工作。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群众开展治沙工作。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群众开展治沙工作。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群众开展治沙工作。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沙珠玉治沙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制作草方格。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北京林业大学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