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真宁的青山缘
和蔼可亲,整日忙碌,江西省龙南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黄真宁,在绿水青山中一干就是40年。
黄真宁在绿水青山中一干就是40年
林业黄牛
黄真宁出生在龙南市的一个小乡村,对青山有着特殊的感情。1982年,19岁的他考上了江西省第一林业学校。1984年毕业后,分配进入龙南县林业局这个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地方,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宁古”。
黄真宁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林业部门工作。从当年的灭荒造林到后来的速生丰产林建设,所有的森林资源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都参加了,全县十几个乡镇上百个村跑了个遍,一见到青山就兴奋不已。”
从造林规划设计验收到森林资源调查,从森林采伐设计管理、公益林区划界定到林业执法、森林防火,他从未缺位,工作中野兽、毒蛇、疾病、塌方都遇到过,但从未叫苦叫累。他也自称自己是在林业战线上奋斗的“老黄牛”,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林业。“一提到上山做林业工作,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这辈子,我无悔林业这份工作,觉得这个工作最适合我。”黄真宁说。
40年的林业生涯,见证了从荒山秃岭到林海茫茫的转变,见证了以经济效益至上到生态效益优先转变,也见证了全县的活立木蓄积总量由200多万立方米到1000多万立方米的转变,见证了几百号人的专职采伐队伍到几百号人的专职护林队伍的转变。每当走进大山,看到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他都倍感欣慰:“想当年参加工作时,远看青山在、近看无用材,现在,要找一块山场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来实施都非常难了。”
技术过硬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龙南的青山绿水伴随着他成长的岁月,水壶、草帽、解放鞋、圈尺、饼干、帆布包是他的日常装备。面对工作的艰辛,黄真宁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练好技术、认真做事、本分做人。
1988年,黄真宁第一次参加森林资源连清时就担任工组长。那时候年轻不知道累,两头餐、两头黑,一天一壶水一包饼。背仪器、扛桩子,衣衫反复被汗水打湿又蒸干,虫咬蜂蜇,翻山越岭,一切就为了调查质量。由于工作认真扎实,接受华东院检查样地调查质量时,他获得了全省最高分99分。黄真宁回忆道:“那天是农历七月半的第二天,检查样地调查时从周界测量到每木检尺,从土壤坑到测树高,一点没有差错。当时华东院的专家检查完无分可扣,但又不能打满分,因此打了个99分。”
20世纪80年代,龙南县荒山面积达到54万亩,占县域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还多,消灭荒山成为当年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飞播造林则成为主力。
那时候条件有限,就连万分之一的地形图都没有,函数计算器也买不起,测量飞播造林的地面信号点就只能靠罗盘仪和翻测量表。但由于地形关系,在测量中涉及方位角和倾角两个角度需要换算信号点的固定位置,翻测量表一次只能换算一个角度,给信号点测量带来较大的麻烦。
黄真宁利用刚学到的电脑知识,编写了一个程序,编制出《飞播造林测量用表》。用该表开展飞播造林地面信号点测量,比原来节省测量用工30%以上,加快了测量速度,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此,黄真宁获得了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踏遍青山
40年林业风雨路,与青山结伴一生缘,“他的技术全面,林业技术问题找宁古,宁古来了就清楚。”龙南市林业局的同事们都这么说。
林业局不乏好学上进的青年,黄真宁则是这些好学上进的青年拜师的对象。2009年,刚从部队退伍分配到林业局工作的钟智雄等一批退伍军人,看到黄真宁精通的林业业务技术,都暗下决心要跟这个师傅学习。
在多年的工作中,黄真宁与他们亦师亦友,相互切磋。传统林业技术是黄真宁的强项,他毫无保留悉心传授,得到年轻人的衷心拥戴。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则是年轻人的拿手好戏,他们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谱写了一曲团结奋进的美好乐章。临近退休的黄真宁,依然闲不住。在他分管的工作如森林督查、图斑监测、样地调查、野生植物调查、自然保护地管理等,他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同苦同乐。
2019年,十年一次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开展,时任龙南县林业勘察设计队的队长,作为龙南县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技术总负责人,他通过全面把握、及时谋划、科学安排、带头落实、顺畅联动等五个方面的措施,高效、快捷、全面地完成了这一项艰巨任务。
针对龙南县技术力量薄弱、乔木林面积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黄真宁提出“固定样地外包、小班区划自做”的科学安排,确保了“二调”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并通过小班区划而锻炼自身的技术队伍、提升全县林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巧妙地化解了这一历史性难题。
时至今日,在基层的林业干部手持平板办公应用自如时仍由衷感叹:“好在当年参加‘二调’跟黄队长学到了专业知识。”此次“二调”工作,龙南县林业局被江西省林业局评为先进单位,黄真宁被江西省林业局评为先进个人。(徐聪荣 刘小虎 )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向森林要食物应讲科学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