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鄱阳湖:碧水东流 万物滋养

2024-12-03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65

江西鄱阳湖,这片广袤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候鸟的乐园、江豚的家园,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这里不仅滋养了万物,也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随着冬季的到来,鄱阳湖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越冬候鸟,它们或栖息觅食,或扎堆翻飞,上演“鸟浪”奇观 赵丰收摄

“因水而生,与水同兴。”这句话在鄱阳湖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近年来,鄱阳湖周边地区将生态保护的目光聚焦到了宅前屋后的小水塘、田间地头的小河沟,通过搭建生物链的方法推进小微湿地系统性整治。

白鹤一家三口 廖士清摄

在上饶市余干县康山社区山背荷塘小微湿地,这里曾经的一片“脏乱差”,如今已变成了人工模拟自然净化的生态美景。通过重建水生植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拦截、过滤污染物,使排入湿地中的生活污水得到净化,达到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水体景观的效果,实现了生态与生活的双赢。

“陆海空”三军同框 杨帆摄

鄱阳湖的水环境治理并非孤例。为了进一步提升入江水质量,鄱阳湖周边地区启动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污水处理厂为核心,融入了环境教育、智慧管控、生态公园等多项功能。如今,长江锁江楼边水体洁净、岸线整洁,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这背后,是对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坚定决心和全链条推进水体环境综合治理的扎实行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瑞青摄

自2020年1月1日起,江西省对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开启了全面禁捕工作。作为全省禁捕水域面积最大、岸线最长、范围最广、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鄱阳湖的禁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在鄱阳湖周边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对长江江西段水域的全天候高清视频监测和违法行为智能识别,让非法捕捞无处遁形。

一对中华秋沙鸭 纪绍琴摄

十年禁渔,成果斐然。鄱阳湖以及长江的水生生物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根据鄱阳湖2023年度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数据,监测到了81种土著鱼类。其中,大龄鱼类数量明显增多,刀鱼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更令人振奋的是,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也实现了历史性转折。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江豚种群数量已回升至1249头,其中鄱阳湖水域就多达492头,成为江豚的“半壁江山”。

江豚跃出水面 廖士清摄

禁渔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渔民的支持与参与。在鄱阳湖生态区,许多渔民退捕转产,走上了“养水护水”之路。九江市濂溪区的王第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捕了30多年的鱼,但禁渔政策实施后,他主动上岸,从“捕鱼人”变身“护鱼员”,他的两条渔船也成了巡护船。如今,他还担任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江豚巡护队队长,继续为保护这片水域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鄱阳湖地区周边的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也做得扎实有效。通过就业帮扶、创业支持等措施,许多渔民找到了新的生计来源。同时,江西省还持续开展“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监测工作,确保退捕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

白鹤在余晖下漫步 廖士清摄

在鄱阳湖这片生态宝地上,生态与经济的共赢发展正在成为现实。一方面,当地通过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提升候鸟和江豚等珍稀物种的保护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候鸟、江豚等珍稀动物,感受这片水域的独特魅力。

灰鹤在鄱阳湖蓼子花海上起飞 杨帆摄

政府发力的同时,不少企业、公益机构也携手守护“长江的微笑精灵”。11月27日,九江市濂溪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保护国际基金会、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濂溪区江豚科普馆”正式开馆,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参观者。这一举措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了解江豚和湿地生态的窗口,也进一步推动了生态保护知识的普及。

鄱阳湖畔飞翔的鹭鸟 毛妍祺摄

“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物种。”保护国际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还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他们还通过捐赠爱心书籍和自然教育读物等方式,为当地的候鸟保护事业贡献力量。他们推出的《鄱阳湖的奇趣生活》等自然教育教材,不仅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候鸟和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小天鹅舞动鄱阳湖 杨帆摄

鄱阳湖不仅承载着候鸟与江豚的生机与希望,更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随着长江和鄱阳湖大保护的各项举措持续推进,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加有效的修复。人水和谐、鸟鸣鱼跃的生态美景随着一泓碧水奔涌向前、永续不息。(刘斯文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11月全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发布 发展信心正在稳步恢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