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让神农架珍稀濒危植物重焕生机

2025-02-17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87

房泽洋 杜华


春节期间,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珙桐、红豆杉、金丝楠、厚朴、娑罗树等珍稀植物绿意盎然。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统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保护发展之路,让珍稀濒危植物重焕生机。

日前,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验室温室大棚内,实验室主任姜治国细心地观察着“小勾儿茶”的生长状况,并清除周围的杂草和枯叶。

“这是我们精心培育的‘小勾儿茶’,在神农架林区仅存五六株,十分珍稀。”姜治国介绍。

小勾儿茶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范围极窄,被列为《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极小种群保护物种,评定为濒危等级,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在实验室,除了小勾儿茶,还有洪平杏、庙台槭等众多濒危珍稀植物正在茁壮生长。

“对于一些在自然状态下无法自我繁育的物种,我们会提供人工辅助,收集种子,采集茎段,通过种子繁育、扦插繁育等方式助其繁衍。”姜治国解释道。

自2009年投入运行以来,实验室除了配备有完善的温棚、苗木基地等基础设施,还配备了试剂配制室、无菌接种室、植物生理室等先进设施,为各类动植物实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的核心任务是调查、监测、评估神农架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并加以收集、保存和扩繁。”姜治国说。

实验室成立以来,采用组培技术,辅以播种育苗、扦插、嫁接等繁育技术,成功培育出珙桐、红豆杉、连香树、银杏等11种5000余株珍稀濒危植物以及巴山冷杉、华山松等8种3万余株生态苗,为神农架植被生态恢复和荒山造林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实验室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植物组培相关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5部,申请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一项成果被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

“2025年,我们将以‘挽救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己任,深入开展濒危物种的引种保育、人工扩繁、野外回归、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姜治国说,“加强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开展好原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工作,维护好林业生态安全;同时,做好濒危物种的野外回归工作,不断恢复野外濒危物种的种群规模和数量。”

2017年10月,神农架启动老君山村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建设。首期建设面积100亩,主要是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18种珍稀濒危种苗的培育,引导农户种植珍稀苗木,帮助村民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经济。

基地建成后,神农架采取土地流转、免费发放种子、免费发放珍稀苗木3种方式扶持村民种植树木。村里还专门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苗木。

“家里有10余亩地,我就种上了金丝楠、厚朴、娑罗等树苗。”村民谢兴兵说,他家以前主要种苞谷和洋芋,有时还没成熟就被野猪等野生动物偷吃了,一年到头难存积蓄;改种苗木后,种植前3年属生长期,连续3年有补贴,一年补贴1万多元。

“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是免费发放的。现在,除了偶尔来地里除草,就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以前种庄稼,夜里要守着地,生怕野兽把庄稼吃了,还担心天灾。自从种了珍稀苗木之后,不仅收入提高了,也不用每日守着土地紧巴巴过日子,闲暇时间还能去别处做工。”谢兴兵说。

老君山村民参与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的方式有3种: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珍稀濒危植物培育基地的建设与田间管理获得收入,每年每亩可获得400元土地流转费和1800元田间管理费;免费领取种子,并进行种植和管护,每年每亩可获得扶持类补助1200元;免费领取苗木,并进行种植和管护,每年每亩可获得扶持类补助500元,苗木培育成功后,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交易。

如今,老君山村80%的土地都种上了珍稀苗木,就连公路两旁也种植了郁郁葱葱的红豆杉、珙桐、银杏等树种。截至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老君山苗木基地已累计提供各种苗木40余万株,为神农架植被生态恢复、荒山造林、美化环境贡献了力量,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国际竹藤中心2025年工作围绕“六个聚焦”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