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绘制绿色富民新图景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年以来,河北省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产品供给能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加速绘制生态美、百姓富的实景画。
在“活”字上做文章,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放活经营权为重点,认真落实林地经营权登记发放不动产权证要求,实现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经营权发放不动产权证,赋予林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申报林业项目、申请林木采伐等权能,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邯郸涉县、石家庄井陉矿区、张家口赤城县等多个县(市、区)颁发了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积极引导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截至目前,全省林权交易162笔,成交鉴证额22亿元,成交鉴证面积8.1万亩。鼓励“国有林场+林农”“公司+基地+林农”等多种合作模式,灵活效益分配机制。承德丰宁通过“国有带民营”发展模式,盘活集体林资源,对林木采伐、生态补偿、碳汇、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收益分配方式予以明确规定,实现了集体林质量和群众收益“双提升”。
在“增”字上下功夫,夯实林业产业发展根基。河北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8亿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86亿元,支持第一批“三北”工程五个项目;安排省预算内投资1.1亿元,支持林草生态建设项目;累计安排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38亿元,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加快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推动集体林基础设施发展。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全省各地开发碳汇、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等多种生态产品,不断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承德市列入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张家口市把475万亩新造林开发为林业碳汇项目;邯郸肥乡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3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石家庄平山县与河北美术学院合作建设营盘山美院大学生写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写生康养结合的特色文旅品牌。
在“减”字上提效能,全面优化林草营商环境。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省林草局印发《行政许可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流程的通知》,推广承诺制审批,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自3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全面启用了“河北省林木采伐管理系统”,对采伐量15立方米以下的实行承诺制网上审批,方便申请人办理林木采伐手续,提高了林农生产效率。安排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补助资金3280万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26个,推广低投入、低消耗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压缩经营成本。同时,河北省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放活林权金融效能。截至9月底,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31亿元,同比增长41.6%。中国人民银行河北分行将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范围扩大至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河北分行对林草产业累计投放授信10亿元,较上年新增5亿元,提升率100%;邢台临城县开发“酸枣贷”,已完成授信6153万元,贷款额3380万元,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郝梁丞 王虹敏)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