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经营加速森林正向演替
钟祥市盘石岭林场退化林修复区,伐除病枯死树劣质木,割除藤蔓刺丛后,林下天然更新的乡土幼树幼苗受到严格保护;林窗及天然更新较差的地块,则补植了栓皮栎、枫香、红果冬青等乡土阔叶树种和浙楠、桢楠等名贵树种。
湖北省林业局直属国有太子山林场,高高的马尾松下,一株株楠树形成2米多高的亚林层。
这是湖北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不同实践。原来过密、单调的人工纯林,加速向复层、异龄、混交的森林结构演进,密度得到优化,生长速度加快,森林蓄积增加,天然更新改善,林分稳定性逐步增强。
目前,湖北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实施面积已超过100万亩,总结出7种森林经营模式。森林可持续经营正从国有林场向集体林拓展。
试点打造样板
湖北省林地面积1.39亿亩,森林覆盖率42.45%,每公顷蓄积量63.34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质量提升空间和潜力巨大。
差距即是目标。
2017年,湖北实施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在谷城、钟祥等5个县(市)开展目标树近自然森林经营试验,完成面积14.6万亩。
近自然经营始于德国,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借助自然力量,通过选择目标树、去除干扰树、强化天然更新,营造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
起步即是高点。
2020年,国家林草局在全国启动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湖北省太子山林场、京山市虎爪山林场被纳入其中。
2018—2020年钟祥市盘石岭林场火炬松纯林森林近自然经营连续监测结果显示,经营林分胸径生长和蓄积增长明显加快,生长率由实施前的8.87%增加到实施后的18.06%,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
数据给出信心。
2022年,湖北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十百千”工程:连续10年,每年选取100个国有林场,每个林场实施1000亩森林经营。当年,全省共有102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实施面积达16.4万亩。
2023年,国家林草局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扩面,湖北又有15个国有林场被纳入试点。
目前,湖北打造形成了钟祥市、京山市、太子山林管局“一线串珠”森林可持续经营样板带。森林质量提升“十百千”工程持续实施。
夯实制度基础
2024年,湖北省总林长发布的第1号令,即强调推进重点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
湖北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指南,建立专家联系服务制度,制定省级检查验收办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夯实。
过去两年,湖北连续将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完成情况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和奖励范围,且2024年考核分值大幅增加。
2022—2024年,湖北省级财政安排森林经营专项资金4000万元,覆盖全省近半数国有林场,带动宜昌市等地自主投入资金实施森林经营。
与此同时,统筹2024年国债防火道路建设项目,加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作业道路,为森林经营创造必要条件;统筹“双重”工程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建设要求实施。
2025年度,省级部门预算专门列支工作经费,保障森林经营项目实施。
基础保障不断夯实。
探索总结模式
目前,湖北总结出7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另有3种经营模式正在完善。钟祥盘石岭林场湿地松纯林促进阔叶混交经营模式还在全国森林经营大会上推广。
钟祥是湖北林业大市,林地面积20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70.67万亩。盘石岭、大口、花山寨、鸡鸣寺4个国有林场,已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10万多亩。
盘石岭林场,2018年实施德贷项目,2023年纳入全国试点。通过调林种、调结构、调层次、调密度,林相日益整齐美观,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德贷项目。复层、异龄、混交的森林结构清晰显现,除了引入的浙楠、桢楠、红果冬青,天然更新的栎树随处可见。
随着经营活动的开展,阳光、雨水和风进入了林子。盘石岭林场场长夏宏义说:“不仅激活了天然更新,还让林子更加稳定健康。”
全国试点项目。松类人工纯林正逐步经营改造,目标林分是针阔复层异龄混交林。项目区设有3个样方,分别观测全自然状态天然更新、清理地表附着物后天然更新、清理地表附着物补植大叶女贞森林修复情况。
林场技术员周瑜说,目标树的干扰木要去除,天然更新的干扰木也要去除。选优除萌在春天进行,以避免降雪冻雨对保留幼树幼苗造成二次伤害。
大口林场张家坡分场则通过实施国储林及珍贵树种培育项目,促使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原林分是1998年营造的湿地松纯林,每亩83株,林分密度大,林木竞争激烈、分化严重,林下空间难以利用。
湿地松进行过两次间伐。2019、2020年春,两个小班林下分别栽了浙楠和桢楠。2021年列入国家储备林项目后,湿地松进行了第三次间伐,每亩保留39株。
目前的林子疏密有致、针阔混交。按照经营目标,2033年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主林层是湿地松;2050年形成阔叶异龄复层混交林,以高价值的楠木为主。
带动集体林区
湖北森林资源占比,集体林高达93%。森林质量提升,集体林不能缺位。
钟祥继续走在前列。
2024年9月,中办、国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印发一周年。钟祥市出台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场村合作,推进集体林森林经营。
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卫国说:“国有林场有资源、技术、人员优势,通过‘国有+’示范,将有效带动集体林森林经营,进而提升全市森林资源质量。”
试点为期3年,着力探索森林经营模式,形成“国有+集体”运作模式,探索市场主体流转模式,以及不同经营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
场村合作有“国有林场+村集体”、“国有林场+经营大户”、“国有林场+林农”3种模式。
“国有+”合作经营的,合作经营期内所产生的抚育、管护、森林保险等费用,由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担,也可由国有林场垫付,在股权或利润分红时扣除。
不同经营主体实施联合经营的,按照所经营集体林林分性质,逐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发展林果经济和森林康养的,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培育龙头企业,适度给予资金奖补。
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对其林木营造、抚育方面投入按比例给予补偿。
实施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性质经营的,在上级管护补助政策之外,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
钟祥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深化集体林改集体林森林经营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森林经营试点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范围。为扶持、引导经营主体参与试点,每年安排财政奖补资金300万元。
省级层面,除了推动钟祥创新探索,各地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目前,按照“国有+集体”示范带动模式,全省2024年实施国有林和集体林森林可持续经营分别达30万亩、24万亩;2025年组织各地申报入库任务103.5万亩。(陈永生 杨光明 刘贵开)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