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保障精准发力 用地用林联动审批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查摆用地用林审批中的各类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分类施策、精准保障,实施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创新实施管理“同平台”、数据“同底图”、审批“同流程”、要素“同配置”、保障“同机制”等“五同并联”工作新模式,用地用林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项目用地用林审批精简环节4个、简化材料9项。项目报件从上报到获得批复平均用时20个工作日,较推行融合保障前节省了9个工作日,项目落地时长缩减约1/3。2024年,全市省重点项目开工项目259个、开工率100%,居全省首位。
管理“同平台”并联应用。按照办成用地“一件事”理念,打造了用地用林一个路径“同进同出”全链条模式。开发“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征管一体化”平台,打通12个业务场景,统合“编(规划)、策(预审和选址)、林(用林)、批(用地)、供(供应,包括临时使用)”等5个核心环节,通过不动产单元登记代码链接,实现了“一个平台、一个流程、一个编码”的用地“一件事”全链路管理。项目用地用林只需提交1套材料、13个附件,较融合前减少材料7项,报批审查平均节省约5个工作日。G4222和襄高速先行用地从受理到批复仅用时30天即完成自然资源部先行用地和省先行用林审批,确保了项目及早开工建设。
数据“同底图”并联共融。统一工作底图、审查标准、套合程序,实现一个基础底图、一个数据标准、一个管理目标。统一使用“三调”数据为基底数据,整合部门数据,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市统一的底图、底线,集成国土空间各类基础信息。同步套合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压覆矿产等各类信息,同步出具综合核查报告,同步及时反馈审查结果。创新一键审查、一键分析、一键查看、一键出图功能,避免用地用林等相关数据冲突,有效提升了平台业务办理质效,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全部数据套合审查。
审批“同流程”并联推进。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实现用地用林从申请到批复闭环管理。“一个系统”分析需求,在项目前期论证阶段提前介入项目选址、预审,引导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用林,17个项目节约土地2000亩、林地700亩。“一个窗口”受理申请,在用地报件呈报政府审批前,对林地报件实行容缺审批推进。“一套流程”并行办理,精简环节4项。“一次外业”现场勘查,部门联合开展一次外业核查,形成一个外业核查报告,可节省3个工作日。“一个窗口”出具批文,多部门一次会议审查,通过后一次性下发批文,可节约7个工作日。
要素“同配置”并联提质。按照节约集约、保障重点、要素融合、分批分期原则,出台了《用地用林计划指标分配使用办法(试行)》,采取六面立体模型评价项目绩效,一次性配置用地用林计划指标。该模型从6个方面分析评估项目,按成熟度进行计划分配。其中基础评价指标为各县区、园区城乡存量土地处置折算指标,绩效指标包括资源禀赋、政策符合情况、项目类型、项目成熟度、项目组卷进度。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加大要素供给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先办理相关手续。近两年,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106个项目投入林地定额1651亩,撬动了1.5万亩产业用地加速建设,其中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占比82%。
保障“同机制”并联问效。上下联动、横向融合、部门会商,各层级全方位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包保机制,纵向实现要素高效保障、问题高质解决、项目快速落地。2024年,上门走访78次、主动化解问题162个。设立用地用林融合党支部,以党建促业务,横向协同推进融合保障。按照一个专题会、一个办公会,市资规局、市林业局合并召开,统筹强化用地用林管理。坚持“周六”要素会商会机制,资规、林业、发改、交运、住建、水利等多部门深度联合,推动解决县区园区要素保障难点。近两年,召开会商会55次、解决了500余个用地用林难题,开展现场会商22次、对210个问题予以上门会商研究。(王中)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湖南石门开展培训提升护林队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