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守护“有生命的文物”——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综述

2025-02-21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1

陕西省白水县仓颉手植柏。 白水县摄影协会供图

湖南省双牌县桐子坳村古银杏群。 曹建军 摄

河南省兰考县“焦桐”。 张中利 摄

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见证了华夏大地5000年的文明史;“黄山迎客松”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塞罕坝功勋树”彰显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广东新会天马村村民世代守护“小鸟天堂”,成为我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范例……

千百年来,古树名木守护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铭刻着民族发展的时代印记,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坐标、文化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2025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条例》的出台总结了前期的实践经验,开启了我国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对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表示。

系统推进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林草局聚焦规范化、精细化、协同化、社会化,全方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过系统推进和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之路。

搭建全面系统的保护制度框架。《条例》从国家层面对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统一规范,17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在原有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结合各地实践需要和最新技术要求,修订完善普查、鉴定、管护等技术规范,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选取四川剑阁、陕西黄陵等4个县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

构建智慧精准的保护管理模式。组织完成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初步摸清资源底数;开发上线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初步将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落到图上。同时,针对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协调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实施抢救复壮项目。

建立高效联动的保护工作格局。2022年起,国家林草局会同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续3年开展专项行动,侦破查处一批破坏古树名木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深化部门协作长效机制;联合国家文物局统筹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形成工作合力。

形成多元立体科普宣传矩阵。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创新开展“双百”古树推选、七夕“古树下的告白”等特色宣传活动,保护古树名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古树名木这一中华文明的绿色见证者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美丽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体现。”张利明表示。

各地创新亮点纷呈

陕西省高位推动保护工作,将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黄帝陵古柏群保护管理纳入《黄帝陵保护规划》《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2012年,陕西省启动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成功获得黄帝手植柏实生苗和组培苗,2016年黄帝手植柏种子搭载天宫二号进行太空育种,2019年黄帝手植柏扩繁苗入驻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弘扬华夏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近年来,剑阁县从历代古柏保护制度中汲取治理智慧,传承古制、健全新规,不断创新完善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制度。如今,“交树”内容更加精细,更加注重古柏保护质量综合评定;“交印”范围有机衔接,从过去县乡行政首长扩大至县、乡、村三级林长,并延伸至村组护林员最末梢;“交责”程序日趋规范,每个环节清晰明了。

城市古树名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广大城市居民的记忆与乡愁。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

据介绍,地方各级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压实责任、加强管护,对古树名木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立标志,抢救性地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规范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不断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北京市对每株古树名木实现GPS定位全覆盖,完成所有在册古树名木的挂牌工作。上海市积极开展古树健康评估,对古树名木树身空洞、根系分布等进行探测分析;示范推广古树地下水位监测仪,加强生长环境动态监测,保障古树名木生长安全。重庆市制定了《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信息分类及建库数据标准》《第五次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手册》,推动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建立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信息维护、现场巡护全数字化管理。

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4年11月,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稽东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护人,在“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上,分享了村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引发广泛共鸣。

“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表示。

从立法层级看,《条例》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层面古树名木保护专门立法。从资源状况看,中国是世界上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国家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实现落地上图动态管理。从保护理念看,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理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突出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坚持严格保护与文化传承、合理利用并举,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从保护力度看,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落实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抢救复壮濒危衰弱古树名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织就了系统完善的保护网络。

未来,我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和理念将持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更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这份源自古老东方的绿色智慧,成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的重要抓手。(宋梅)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