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全力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8个国有林场积极探索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路径,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区域优势,全力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
8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面积50.45万亩、森林覆盖率96.8%、森林总蓄积449.28万立方米,通过拓展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提升独具特色的“以场代村”林场社会职能新模式,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实施严格保护
各林场以林长制为抓手,切实落实县、场、村三级林长工作责任,加大培训力度、督促巡山护林防火。各林场300多名干部职工守住山头、管好斧头、护好森林,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守林地和森林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红线。林场“林二代”积极参与林场生态建设,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常态化抓好防虫、防火、防人为破坏,严守生态红线安全底线,确保国有林场50余万亩森林资源安全。
同时,各林场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双竹、八卦山等林场建成了森林防火综合示范项目,安装60多个摄像头,建设8个微型气象站、10个高点视频监控子系统、12套人工巡护用户端、无人机巡护系统等,实现了森林防火、火源监测、报警、推送等“一网通”,极大提升了森林防火现代化技术综合运用和处置能力。
结合“人防+技防”,开启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的智能化巡河巡林新模式,精准巡护扫描河流溪谷和山林草资源盲区、死角,确保监管到位、巡查高效。目前,竹溪县在8个国有林场配备无人机20余架。
挖掘产业潜力
按照“绿色化、精品化、定制化、特色化、融合化”原则,结合林场资源禀赋,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县委、县政府出台产业奖补后续政策相结合,形成“一场一特”或“一场多特”产业布局。
2024年,源茂林场发展林下黄连、白芨、毛慈菇等名贵中药材600余亩,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带动林农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林下养殖中华小蜜蜂2800箱、年产蜜1万公斤,发展高山生态烤烟2500亩、带动80余户烟农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岱王沟林场围绕旅游公路和核心景区,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和森林景观提升,共覆土绿化2万平方米、栽植景观树木4000余株、林相季相改造2000亩,引导林农自发发展林下养蜂2500箱、林下野茶380亩、养鸡3000多只、发展林下魔芋种植400余亩,推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
八卦山林场制定出台了《八卦山林场中药材种植奖补政策》,与广东万泰中药材有限公司企业合作,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药产业,林中树上种植石斛70万株,建成了八卦山石斛立体种植园。该场万江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林下连翘150亩、芍药30亩。
标湖林场境内山泉水资源丰富,水质达到Ⅰ类标准,适宜开展林下设施生态水产养殖泉水鱼。该镇建成泉水鱼养殖鱼桶40余个、养殖基地8000平方米,年带动43户林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全国十佳林场”双竹林场持续加大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项目建设,建成了300亩楠木高效用材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辽叶湖村建设2000亩林下经济产业园,扩大林下种植天麻50余亩,带动10余户林农参与种植,亩产3000公斤左右。
九里岗林场建成800亩茶园,建设旅游采茶步道、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林旅结合的特色林场。
望府座林场积极打造诗文化主题公园,对主题公园进行绿化美化,栽植500余株风景树,培育马褂木、七叶树、漆树等珍稀苗木330余亩,林下茶叶300亩,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带动25户林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建设现代林场
8个国有林场将按照“秦巴山区森林康养旅居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功能定位,结合林场特色和市场需求,创建八卦山、标湖林场等4A级景区和岱王沟等3A级景区,辐射带动天池垭林场和毗邻乡镇开发高品质康养旅居产品,塑造“慢养竹溪”健康旅居品牌。
培植壮大8个国有林场以林药、林菌、林茶等为主的10万亩林下经济产业集群,带动林场增收、林农致富。依托双竹林场国家楠木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发挥楠木分类、资源收集、保存繁育等方面国内领先水平的优势,打造国家级唯一楠木扩繁与保护基地和4万亩大经材国家战略商品林基地,培育特色品牌。
源茂、望府座林场将走合作融合化道路,发展林蜂、林药、珍稀苗木、烤烟等特色产业4.5万亩。培植壮大国有林场造林公司,因地制宜开展场外造林,扩大森林资源,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在8家国有林场中逐步建立红豆杉、珙桐、金丝楠木、榉树、马褂木、檫木、厚朴等珍贵树种培育、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和利用体系,为良种选育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提高国有林场种苗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秦新)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