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周期森林经营助力湖南西山林场实现绿富同兴

2025-04-01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94

正值春季造林季,在湖南省临武县西山国有林场,工作人员正在补植楠木、红豆杉等。自今年农历正月初八以来,林场平均每天种植1万多株乡土珍贵树种苗木,将持续至清明前后。今年,林场将科学培育58万株乡土珍贵苗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涵养水源和固碳增汇能力。

作为“全国十佳林场”之一,西山国有林场是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林草局确定的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来到西山国有林场,仿若置身于一片绿色海洋。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保存着大面积集中连片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等天然次生林,珍稀物种多样。目前,林场经营总面积18.65万亩、森林覆盖率87.95%、森林总蓄积量79.34万立方米。

近年来,西山国有林场在全周期森林经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加强苗圃建设打造“绿色芯片”,科学合理营林推动绿色发展,利用科技赋能林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苗木本土化助力森林经营全周期发展

西山国有林场高标准苗圃基地面积57.4亩,依靠这片基地林场已实现珍贵苗木本土化,每年繁育苗木100万株。

“根据育苗方式不同,分为裸根苗培育区、芽苗培育区和杯苗培育区,并配备了喷灌系统、消防系统和杀虫箱等智能设备,精准施肥,科学监测苗木生长状况。”西山国有林场林业高级工程师高东文介绍,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西山国有林场专注种精品树,培育本土良种苗,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链条,为培育花果彩叶多功能树种备足资源。

眼下,林场正忙着栽植新苗,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临武县西山国有林场场长李党仁介绍,林场通过采用“适地适树+梯度混交”模式,每公顷精准补植450—600株乡土珍稀树种,既修复林窗又构建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里,从种子到树苗出圃,每一步都要经过筛选、记录。“2025年1月2日,天气阴,经过1天浸泡,入种楠木40公斤、青冈栎7.75公斤、钩栗27公斤。2月9日,天气晴,经过1天浸泡,入种火棘5.75公斤。”在记录单上,详细登记着每批树苗的“出生证明”。

如今,林场已实现苗木培育本土化,森林经营全周期发展。目前,年培育楠木、红豆杉、麻栎等珍贵乡土苗木100余万株,实现了苗木移栽随种随取,伐木与补种无缝对接,不仅防止种苗移栽时间长易脱水,确保了成活率,还减少了人工和运输成本。

科学合理营林推动绿色发展

为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科学合理营林,近年来,西山国有林场摒弃传统单一树种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区域地理条件,科学合理搭配树种,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逆性。严格控制采伐强度,采用择伐、间伐等方式淘汰老弱病残株,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同时,林场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适度发展林下产业、森林景观利用等,着力解决过去营造“群杉群松”带来密度过大、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等痛点,实现了从单一树种向多树种、异龄复层混交林过渡。

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林场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了多条生态旅游线路,沿途设置观景平台、科普标识牌,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森林生态知识。

“我们建设了森林康养基地,依托森林的自然环境和负氧离子资源,开展森林康养活动,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前来放松身心,体验大自然的疗愈力量。”李党仁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林场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中药材、养殖家禽家畜,不仅提高了林地利用率,还增加了林场和周边林农收入,进一步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科技赋能提升林业发展效能

西山国有林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科技手段,为林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运用视频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准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林木培育方面,林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培育出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的树种,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为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顺利推进,提升发展后劲,林场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家联点机制,定期组织职工和林农免费培训,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一系列举措,西山国有林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积累了丰富的典型经验,不仅为其他国有林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更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的基层实践样本。(张萌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我为广东种棵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