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绿”并举写好绿富同兴新答卷
暮春三月,辽沈大地轻笼绿意。在沈阳市法库县、阜新市彰武县、朝阳凌源市等地,新一轮的植绿工作已然开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近年来,辽宁省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不断厚植生态根基和绿色家底。“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86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26万亩。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68.53%。今年,全省计划完成营造林11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1.8万亩,村庄绿化植树300万株、全民义务植树6000万株。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统筹做好国土绿化工作,辽宁省充分发挥林长制统领作用,协调推进落实林长巡林制度,有力推动林草生态建设工作落地见效。2023年8月,辽宁省在全国率先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这也成为全省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综合治理任务803万亩,全省沙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2%、荒漠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到45%、水土保持率达到73.2%,实现“绿进沙退”。
在歼灭战推进过程中,辽宁省锚定目标,积极探索,形成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各地强化联防联治,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沈阳、锦州、阜新、铁岭与通辽签订辽蒙5市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就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执法和申报重点项目等达成共识。各部门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发展,省科技厅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召开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会,省林草局着力打造林草种质“芯片”,建设林草种质资源库12处。
同时,辽宁省坚持治沙、致富相结合,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引导林农以入股、托管、合作等形式流转林地,增加林农收益。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沈阳市通过“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开展林药、林草复合经营,阜新市发展酸枣、樟子松嫁接红松等林下经济。在沙产业发展上,各地成果喜人,如阜新市、朝阳市探索“光伏发电+集水滴灌+生态修复”模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成效明显。
在开展绿化工作过程中,辽宁省坚持扩大增量、科学推进。2023年,《辽宁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聚焦任务目标,各地积极开展示范林建设,目前全省150处9.24万亩示范林建设全部启动。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等新方法、新途径,2024年新建市级义务植树网站4个,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义务植树尽责活动项目286个;新建各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66个,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基地体系,全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纵深发展。全年共完成义务植树6076万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增绿的同时更要护绿,加强林草湿资源监管尤为关键。辽宁省持续规范森林采伐监管,加大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办理力度。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2024年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受害面积保持历史低位。在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专项行动,2024年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71‰,低于国家7.3‰的控制指标。
多年来,辽宁省逐步转变思路,总结经验,今年出台《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优化公益林比例、放宽过密人工林开展抚育的采伐强度限制、放宽林下经济发展抚育采伐指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将推进15个林场开展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创建,28个国有林场在服务集体林改、防沙治沙、种苗基地建设等方面试点,为国土绿化工作增添新活力。
今年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的关键之年,辽宁省将突出重点抓好国土绿化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集中力量推进辽宁千里阻沙带建设;持续发力推进绿富同兴,壮大林果、林药等生态产业。同时,深挖治沙精神内涵,推动全民参与,以更实举措促进全省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切实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记者刘璐)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