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安徽:春江水暖“鳄”先知

2025-04-18分类:园林资讯 阅读:14

池塘生春草,鳄鱼逐水来。近日,在位于安徽省泾县昌桥乡境内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桥片区池塘,一条野生幼年扬子鳄结束冬眠嬉戏水中。“现在天气转暖,鳄鱼们纷纷出来活动觅食。”保护区生态巡护员黄学兵告诉记者。

昌桥乡位于泾县城北郊8公里,是传统农业大乡,素有“泾县北大门”之誉。全乡有耕地5.4万亩、林地17.4万亩,境内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山水林田相互交错,特别是保护区内所有农业生产均不使用化学制品,尤其适合野外扬子鳄的自然繁殖与生长。

据昌桥乡党委书记万昊飞介绍,扬子鳄保护区中桥片区属三类栖息地,片区总面积1073公顷。扬子鳄主要分布在中桥核心栖息地及泉水村、袁店村一些水塘中,2018年野外调查实见扬子鳄24条。为保障扬子鳄的野外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流转土地、修建塘口、构建食物链、整治环境等措施,于2021年初建成占地面积729亩的核心栖息地,现有塘口71个。昌桥乡素来高度重视扬子鳄保护工作,构建“党员+网格+巡护员”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群众保护意识,出现了老太太每日洗菜呼唤扬子鳄的“名场面”,同时还涌现出像黄学兵这样子承父业守护扬子鳄的优秀志愿者。

在栖息地环境改善的前提下,2020年以来,昌桥乡、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保护管理站片区累计野外放归扬子鳄323条,其中中桥核心栖息地放归222条。2024年野外调查在该片区实见扬子鳄145条,根据IUCN鳄类专家组推荐的野外鳄类数量调查统计方法,估算该片区扬子鳄有245条。为建立健全扬子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强化“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完善管理制度和增设保护设施的同时,创新探索“我在泾县有块田”掌上农田认筹模式,借助智能化技术设备、自然保护区生态优势和“稻鸭混种”绿色种植模式,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鳄稻”,吸引全国各地消费者线上认筹消费,实现人与鳄鱼和谐发展。截至目前,认筹田地70.5亩,获得资金33.6万元。据了解,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扬子鳄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分为8个片区,跨越宣城、芜湖两市。为强化扬子鳄保护工作,2024年,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扬子鳄《司法保护令》,列出了9条禁止性条款,明确了全面禁止猎捕、杀害、出售、购买、利用、食用扬子鳄以及破坏其生存环境等行为。(记者 张敬波 通讯员 李宏涛)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山西:推动“四库”联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