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红色热土 绿色崛起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延安大地满目苍翠,俨然一幅绿色画卷。近日,一篇关于宜川县悬崖造林队17年种树400万棵的新闻报道备受关注,广大读者在为默默奉献的悬崖造林队感动之余,也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延安实践纷纷点赞。这是延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壮丽篇章中的一幕。
延安曾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阵起哪辨昏与昼”是这片红色热土历史上的真实写照。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延安人民从未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奋力谱写绿色华章。
早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即成立林务局,动员边区军民开展植树造林。1956年西北五省区青年干部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1979年全国青年干部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延安人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奋力开展大规模、群众性造林会战,延安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到上世纪末,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不足10%恢复到33.5%。
特别是1999年以来,延安市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率先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变“兄妹开荒”为“兄妹造林”,生态建设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生态可逆的奇迹,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延安样本”。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20多年生态建设,20多年绿色崛起,让贺敬之《回延安》的美好诗句变成了现实。
山变绿了。20多年来,全市完成营造林235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48.07%,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13个县(市、区)均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延安南部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以上,植被覆盖度超过90%,是中国整个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绿“芯”,对抵御风沙南侵、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维系黄河安澜、拱卫关中粮仓发挥着巨大作用,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延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绿色扩张速度最快的地区,是推动陕西绿色版图北移400公里的核心区。
水变清了。20多年前,“下一场大雨剥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今天的延安,每年涵养水源5.95亿立方米、固土104413百吨,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达88%,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10761.5平方公里,降低了37%,年降雨量由退耕前不足450毫米增加到550毫米左右。“一碗水半碗沙”成为历史。
天变蓝了。生态植被恢复后,每年吸收污染物792.23百吨,滞尘87946.92百吨,吸滞TSP(PM10和PM2.5)70357.89百吨,林区负氧离子浓度达到8600个/cm3;沙尘天气由过去的每年27.2次减少到1-2次,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20年的339天。“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人变富了。20多年来,累计直接投入退耕还林补助135.52亿元,全市80%以上的农民直接受益,户均补助4.2万元,人均9622元。结合实际发展苹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0,覆盖有劳动力贫困人口的70.5%,农民收入60%来自苹果产业。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1.5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延川、延长、宜川3个国家级贫困县成功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整体脱贫摘帽,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革命圣地告别绝对贫困。
城乡变美了。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在延安考察后曾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0多年生态建设,使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纷纷从倒山种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一个个贫瘠山村变成了美丽乡村,城镇化率达到64.5%,提高了30个百分点以上。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延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气候更加宜人,到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了。20多年的生态建设,延安已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华北豹种群数量已增至约110只,子午岭林区是全国华北豹野生种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东方宝石”褐马鸡种群和栖息地持续向北发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原麝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张;就连朱鹮也“受邀”来延安做客;白天鹅、中华秋沙鸭、白鹭、苍鹭、鸳鸯、绿头鸭、麻鸭、沙锥鹬等“天使”也成群结队,不约而至,或击水于延河、或翱翔于宝塔、或嬉戏于南泥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革命圣地徐徐展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多年的山河巨变,是无数个悬崖造林队、200多万延安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奇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延安人民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持续推动全市生态由浅绿向深绿、由绿向美转变,为祖国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