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元增绿 精准建绿
北京通州台湖万亩游憩园
44.6%,是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北京新增造林绿化15.2万亩,生态空间持续拓展。“在增加绿化总量的同时,北京也在不断优化林地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王金增介绍,结合市情民情,北京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方案》,明确从九个方面科学实施国土绿化,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活起来”,北京国土绿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努力朝着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迈进。
科学规划绿化空间
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张国田干了30多年造林绿化工作,密云区的绿化面积逐年增加,他却越来越犯难,“土地资源有限,植树空间越来越小。”张国田说。
面对日益减少的绿化用地,北京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在摸清全市现有森林资源的总量、存量以及分布区域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绿化空间、深度挖掘绿化潜力。
按照“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建设要求,北京不断完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新版分区规划,结合耕地保护空间划定,通过建设用地腾挪、农用地转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实施填空造林、断带补齐、湿地恢复等,优化各生态要素空间布局,逐步引导林地向结构性绿色空间聚集,推动生态空间连通。
结合城市更新,北京采取拆违建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建设城市森林、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恢复小微湿地。推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废弃矿山、退化林地生态修复,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废弃地增加村庄绿地,依法合规开展铁路、公路、河渠两侧及湖库周边等绿化建设。
2021年,北京利用拆迁腾退地,新增城市绿地6000亩。建成休闲公园26处,新建城市森林4处,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结合“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战略留白临时绿化9960亩,留白增绿3915亩。聚焦大兴机场、永定河、温榆河、南苑等重点地区,实施填空造林3.93万亩,恢复建设湿地15345亩。浅山区完成宜林荒山、台地造林8.92万亩。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每年10—11月是蒙古栎、栓皮栎种子成熟落地的时候,也是北京市怀柔区林场职工干得最起劲儿的时候。“我们将收集的蒙古栎、栓皮栎种子,按作业设计补种在林场施工地块,有助于营造混交复层异龄林分结构,完成补种任务剩余的种子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作为林场的经营性收入。”
怀柔区园林绿化局林业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海介绍,全区宜林荒山已实现全部绿化,“十四五”期间工作重点将转向营林。
不止是怀柔。近年来,北京逐步调整国土绿化思路,由大规模成片造林向精准化、精细化、高质量造林绿化转变,推进精准化抚育经营,着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
北京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在平原区实施以调密度、补幼苗、沃土壤、防病虫、丰物种为主的经营措施。在山区加大人工针叶纯林改造力度,修复退化林分,优化森林结构。2021年,全市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面积158.8万亩,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建设示范区55处、保育小区112处。完成山区生态公益林林木抚育70万亩,建设市级永久示范区15处。
在树种选择上,北京讲究适地适树,采用乡土、长寿、抗逆、食源树种进行绿化,提倡多样化树种营造混交林。在建成区,栽植景观效果好、冠大荫浓的植物,在人流密集区尽量减少使用易致人体过敏的树种草种。在平原区,培育和栽植栎类等具备发展利用潜力的树种。在山区,种植抗逆性强、根系发达、防护功能强的树种。2021年,全市乡土长寿树种使用比例达85%以上,异林、复层、混交配置林达到80%以上,全冠木使用比例逐步提高。
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草木葳蕤,健身、游憩的市民络绎不绝。开园一年多来,这个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的“绿心”已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生态“绿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在北京市民家门口接连“冒出”,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也有了美丽森林。王金增介绍,北京正构建“自然公园-城乡公园-绿道”三级游憩体系,提升各类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建设森林步道、健康绿道、林荫道,实现城乡林地绿地连接贯通,串联平原、浅山、深山区各类生态休憩资源。
目前,北京已有各类公园绿地1050个,超过95%的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2021年,北京完成地坛园外园、人定湖等1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建成村头公园105处,新建健康绿道100公里,启动建设森林步道5条。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更促进了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大幅提升。”王金增说。每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是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从城市到乡村,上百万市民走出家门,以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绿色家园。目前,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活动,义务植树2.1亿株。
为提高国土绿化的公众参与度,首都绿化委员会细化八大类37种尽责形式,形成了春植、夏认、秋抚、冬防四季尽责的北京品牌。北京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国家、市、区、街乡和社村等五级基地25个。全市30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每年举办生态文化主题活动1000场次,85家园艺驿站已成为市民体验绿色生活方式的绿色家园。
2022年是北京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绿化的攻关之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将在持续扩大首都生态空间的同时,让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优秀生态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刘倩玮 李芳)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