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右玉: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右玉的秋天 冯晓光摄
5月的山西右玉,满目苍翠,生机盎然。
站在南山森林公园的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南山森林公园总面积6万余亩。每年植树季节,干部群众都要在这里开展植树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里成了右玉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右玉县林业局局长刘占彪说。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全县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不足0.3%,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沙化面积达76%,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山九秃头,黄沙遍地流,十里不见人,百里不见树”是当时的写照。
“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人要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义务植树,挑最困难的地方栽、选最贫瘠的地方种,这一传统传承了70多年。
“防沙治沙是右玉精神的载体。从1992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先进单位,到如今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右玉的绿色转变离不开三北工程。”说起右玉的变化,2015年接棒右玉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刘占彪如数家珍。
据不完全统计,在70余年的植树造林历程中,右玉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义务植树按人次累计达两亿多天。在这片290余万亩的土地上,面积超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68.62万亩,林木绿化率升至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3.7%,沙尘暴天数减少了80%,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减少6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
绿漫大地后,是林茂粮丰、牛羊肥壮,是金山银山、幸福小康。
在右玉马头山上,记者见到了山的“主人”李云生。老李从2002年开始承包治理这座1.5万余亩的荒山,一辈子的积蓄都用在了山上,昔日“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马头山变成了如今“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的花果山。“党的政策好,日子越来越好了。这不,我还在山上搞起了多种养殖和经营,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老李的满足溢于言表。
依托168万余亩森林资源,右玉积极发展干鲜果经济林,壮大苗木、林产品、生态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
在右玉山西献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持续忙碌着,一粒粒橙色的沙棘果铺满传送带,经过清洗、分拣、榨汁、调配等工序,制成金黄、浓郁的沙棘果汁、复合果汁,而沙棘的叶子经过提取,被制成保健食品或药用。全身是宝的沙棘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当年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种下的沙棘,如今已发展到28万亩。1984年,我们从研究入手,开发利用沙棘,逐步发展起沙棘产业。”右玉县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满说,“每年秋冬季节,很多农户采摘沙棘果、剪枝条卖到企业,可以赚五六万元,带动了很多农户致富。”
目前,右玉每年采摘沙棘果5000吨左右,发展起12家沙棘加工企业,年产沙棘果汁等各类产品3万多吨,产值超2亿元,形成了产供销于一体的经济林产业链,取得了林业增效、企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此外,右玉还大力发展苗木产业,育苗5.67万亩,形成了晋北地区最大的樟子松苗木生产基地。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建成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2020年,右玉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4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43亿元。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70多年的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右玉人民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赢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誉。如今的右玉,群山绿了、生态美了、产业兴了、百姓富了。(景慎好 范世锦)
上一篇: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
下一篇:福建福州:一座海滨城市的绿色嬗变